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金沙:稻蝦共生繪“豐”景 生態養殖富鄉村

2025年06月08日16:13 |
小字號

眼下正值小龍蝦上市旺季,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五龍街道五關社區的200余畝稻蝦共生基地迎來豐收季。清晨的薄霧中,工人們正忙著收網捕撈,一隻隻青殼白肚的肥美小龍蝦在網籠裡活蹦亂跳,繪就了一幅“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的生態農業畫卷。

工人正收網捕撈蝦。金莎攝

工人正收網捕撈蝦。金莎攝

貴州玉山馬血泥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康鴻福說:“我們公司租賃的地塊總面積800余畝,其中260畝左右用於蝦類養殖。秉持有機、綠色的養殖理念,我們摒棄飼料喂養,轉而採用黃豆作為蝦的主要食物。這種喂養方式讓蝦的品質格外出眾,蝦背色澤鮮亮。今年的蝦產量預計在一萬五六千斤,目前已售出七八千斤,田裡還剩五六千斤,預計二十多天后就能全部採收完畢。此外,我們計劃投放第二季蝦苗,預計投放量達兩千斤。”

工人正收網捕撈蝦。金莎攝

工人正收網捕撈蝦。金莎攝

據了解,該基地採用的“稻蝦共生”模式形成了完美的生態循環系統。小龍蝦的排泄物成為水稻的天然肥料,稻田裡的浮游生物和害虫又為小龍蝦提供了優質餌料。這種“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種養模式,既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又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康鴻福向筆者展示了個頭碩大的成品蝦,並介紹了市場銷售情況。他解釋說,這些蝦是通過採用先進的養殖技術精心培育的,不僅體型大,而且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金沙縣五龍街道五關社區養殖的稻蝦。金莎攝

金沙縣五龍街道五關社區養殖的稻蝦。金莎攝

貴州玉山馬血泥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康鴻福告訴筆者:“這種是一兩以上的蝦,總長度有20公分,從蝦鉗到尾部,有二十公分長,最重的有一兩四,我們的蝦一兩以上賣45一斤,一兩以下的賣二十五一斤。”

目前,基地養殖的生態小龍蝦因品質優良備受市場青睞,畝產可達100公斤左右,呈現出供不應求的銷售態勢。通過“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不僅帶動了周邊20戶農戶實現戶均增收2800余元,更為當地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的鄉村振興新路徑。過幾個月第二季蝦苗的投放,這片充滿生機的稻蝦田將繼續書寫“生態富民”的新篇章。(金莎、胡鳳至)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