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氫啟涼都︱從五個關鍵詞看六盤水氫產業

2025年05月09日11:2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5月10日,六盤水市將在六枝特區舉行氫能示范應用暨美錦華宇煤焦氫二期點火烘爐儀式。屆時,西南地區首列氫燃料電池火車頭將試運行,填補西南地區氫能鐵路貨運交通空白。同時,100輛49噸級氫能重卡及4輛8.6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將正式投運,標志著六盤水在構建氫能全產業鏈上邁出關鍵一步。

作為傳統能源城市,六盤水為何選擇氫能這條發展賽道?氫產業又將如何助力“江南煤都”實現綠色嬗變?筆者試圖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政策機遇、生態效益、民生紅利五個維度,解析六盤水布局氫能產業的戰略考量和未來圖景。

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產業園。

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產業園。

關鍵詞一:資源稟賦——“氫”裝上陣的先天優勢

六盤水發展氫能產業,首先源於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儲備和產業積澱。

在傳統能源方面,作為貴州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六盤水煤炭保有儲量達231億噸。依托成熟的煤化工產業體系,通過煤制氫技術可規模化生產氫氣(灰氫)。據測算,到“十五五”期間,全市焦化總產能預計達1500萬噸,年產焦爐煤氣30億立方米,其中氫氣資源超過17億立方米,可滿足1萬輛氫能重卡的用氫需求。

六枝特區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的現場。六枝特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六枝特區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的現場。六枝特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清潔能源領域,六盤水風、光、水能資源豐富,為未來綠氫生產提供了廣闊空間。2021年,六盤水在全省率先實現制氫工廠、加氫站、氫能公交車、運氫管束車“四個第一”的突破。如今,六盤水正將氫能應用拓展至重卡運輸、環衛作業、冷鏈物流、鐵路貨運等多個領域,並積極探索氫冶金、氫基化工等前沿應用場景。

這種“灰氫過渡、綠氫跟進”的雙軌發展模式,為六盤水氫能產業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和技術儲備。

關鍵詞二:產業基礎——老工業城市的“氫”轉身

六盤水的工業基因,為氫能產業鏈的構建提供了獨特土壤。

面對傳統能源產業轉型的迫切需求,氫能成為盤活存量工業資產的新引擎。以貴州美錦華宇公司為例,其在六枝布局的“煤—焦—氣—化—電—氫能源”全產業鏈,實現了煤炭資源從“燃料”向“原料”的華麗轉身。這種“老樹發新芽”的轉型路徑,既保留了傳統產業優勢,又注入了綠色發展新動能。

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在裝備制造領域,六盤水依托六枝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重點突破氫能交通裝備的研發應用。隨著氫能重卡、氫燃料電池等終端產品的落地,有望形成一個以六盤水為核心的貴州氫能裝備制造集群。未來,這一產業集群將向原料、材料等上游領域延伸,構建更加完整的產業生態。

從“黑色能源”到“綠色氫能”,六盤水正在書寫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關鍵詞三:政策機遇——“氫”風正勁的戰略窗口

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為六盤水氫能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將氫能正式納入能源體系。貴州省則明確提出打造“西南氫能產業高地”,構建“貴陽-安順-六盤水”氫能產業發展核心軸和“畢節-六盤水-興義”氫能產業循環經濟帶,六盤水也在項目審批、資金支持、技術引進等方面力爭政策支持。

貴州美錦華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門口擺放的氫能重卡和氫能公交車。

貴州美錦華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門口擺放的氫能重卡和氫能公交車。

在區域協作方面,六盤水地處滇黔桂交界,200公裡半徑可輻射畢節、興義等煤炭主產區,300-500公裡范圍可對接昆明、成都、重慶等省會城市。這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氫能產品的市場拓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目前,六盤水正積極與成都聯合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推動區域氫能產業協同發展。

在政策東風的助推下,六盤水氫能產業正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推廣”加速邁進。

關鍵詞四:生態效益——減碳增綠的“氫”賬本

氫能產業的發展,正在為六盤水帶來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

在交通運輸領域,氫能重卡展現出顯著的環保和經濟優勢。數據顯示,一輛氫能重卡百公裡燃料成本較燃油車低390元(氫氣槍口價按22元/公斤算),7年全生命周期可節省費用近55萬元。疊加碳交易收益(按每噸71元計算),單車年均可增收8694元。首批投運的100輛氫能重卡,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超2480噸(按照每輛每年2萬公裡裡程測算)。

在工業減排方面,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正積極探索富氫冶金技術。通過“以氫代碳”的工藝革新,這家年產300萬噸鐵、350萬噸鋼的企業有望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傳統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提供示范。

可以說,氫能產業不僅是六盤水實現“雙碳”目標的技術路徑,更是踐行“生態立市”戰略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五:民生紅利——“氫”力為民的共富路徑

氫能產業的發展成果,正在惠及六盤水的千家萬戶。

在就業增收方面,美錦華宇二期項目全面投產后,年產值將突破20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1500人。從制氫、儲運到終端應用,氫能產業鏈正在創造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為當地居民提供新的收入來源。

在生活品質提升方面,六盤水規劃投運5輛氫能公交車,開通六枝瓦窯小區至路喜園區的示范線路。相比電動公交車,氫能公交具有耐低溫、續航長、補能快等優勢,將顯著改善市民出行體驗。同時,氫能應用的推廣還將減少空氣污染,提升城市環境質量。

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讓氫能產業從高大上的技術概念,變成了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體驗。

氫能,六盤水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從資源稟賦到民生改善,六盤水發展氫能產業的每一步實踐,都在回答“為什麼是六盤水”的時代之問。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正在氫能賽道上一路疾馳,努力寫好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答卷。

展望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成熟,六盤水有望成為貴州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條綠色轉型之路,不僅關乎一場能源轉型,更承載著300多萬六盤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氫”裝上陣的六盤水正展現出無限可能。(圖/文 桂榕)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