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阡:念好“強村富民”“三字經”

暮春之初的龍寶山下,翠綠的山間田野郁郁蔥蔥,新翻的田土芬芳隨風飄蕩,春耕生產的機器聲此起彼伏,田間地頭的群眾緊張忙碌。今年,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花橋鎮黨委、政府立足“早”字下功夫,駐村干部和村干部圍繞“精”字做文章,廣大種植大戶和群眾緊盯“效”字求突破,干部群眾在山間田野譜奏出一曲激昂奮進的春之交響。
立足“早”字下功夫
一年之計在於春。該鎮立足“早”字下功夫,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任務、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深入實施“強村富民”工程,全力扶持農業產業,致力培育市場主體,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合力推進產業集群加速發展壯大。
工人在坪坡村的淫羊藿基地除草。譚文斌攝
片區領導、包村領導、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和駐村干部,將辦公陣地前移到田間地頭,圍繞山地特色主導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村組群眾、田間地頭,組織群眾規模化、標准化開展春耕生產,強勢推進“強村富民”行動。
集中整治撂荒地3600畝,與茶葉種植基地、特色水果基地、油茶種植基地、圖斑整治點有機結合,集中連片盤活土地資源,讓“沉睡資源”變為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據了解,該鎮全面落實6名片區領導包片、17名科級干部包村、12名駐村第一書記和5名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59名村干部和34名駐村干部包組的工作機制,堅定守好“三農”發展“基本盤”,全力打好春耕生產“主動仗”。
圍繞“精”字做文章
堅定不移打好耕地保護攻堅戰。周家灣村120畝集中連片的閑置棄土場被新翻出來,2600畝的北坪壩區被合理規劃發展山地特色農業,500畝的坪坡村龍寶山茶葉基地全面完成中藥材套種,1100畝油茶合理分布在花橋、鴨頭坡、長安營等5個村的田間地頭。
精心謀劃產業。全鎮1100畝新造油茶獎補項目、梁家屯村190萬元村集體經濟養殖場建設項目、梁家屯村573萬元高粱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等有序推進,為該鎮產業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形成了以G354為主軸的融合發展空間布局。
北坪村的辣椒育苗基地。文興雄攝
精細推動實施。在北坪壩區,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已在雨季來臨之前全面竣工。在梁家屯村、長安營村,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正加速推進。在雙星村,一條3公裡長的產業路初具雛形……不斷完善產業路、機耕道、灌溉和排水等硬件設施建設,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有力補齊,阻礙產業融合的“硬傷”高效破解。
目前,17個村(社區)136個村民組的田間地頭,全面掀起了高粱、辣椒、水稻、大豆及玉米種植熱潮。
緊盯“效”字求突破
在周家灣村劉家灣組的筆家山上,10名當地村民已經在高粱種植基地連續務工17天,120畝高粱種植接近尾聲。“主要通過大戶帶動的形式,將棄置土地利用起來,既解決了土地整治難題,又帶動了群眾就近務工創收。”周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世海如是說。
務工群眾正在加快種植高粱。譚文斌攝
在北坪壩區的4個育苗大棚裡,3000畝種植規模的辣椒苗長勢喜人。“以‘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種植模式,在壩區規劃種植辣椒500余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0畝,群眾實現土地流轉和務工創收雙贏。”北坪村監委會主任黃開軍如是評價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所在。
在坪坡村200畝淫羊藿種植基地,來自坪坡、涼傘、冷水壩等村的40多名群眾正在忙著除草,除完草后緊接著給淫羊藿套袋採籽。“基地涉及坪坡村60余戶群眾,同時也給周邊村的弱勞動力提供了季節性就業平台。”坪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超認為,發展產業是“強村富民”的新引擎。
據了解,該鎮今年種植辣椒3000余畝、高粱500余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900余畝。(譚文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