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帶你逛吃玩轉“陽光黔西南”

2025年4月14日,由黔西南州委宣傳部主辦的“媒體及網絡達人探訪陽光黔西南”活動邀請媒體及網絡達人組成20人採風團進行探訪體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豐富的文旅資源給採風團留下深刻印象。在這片被譽為“中國喀斯特心臟”的土地上,萬峰林、馬嶺河峽谷等自然奇觀令採風團感嘆“有一種異域星球的美”,融合民族風味的多元美食更是征服了大家的味蕾。五一假期即將到來,不妨跟著我們的腳步,帶你逛吃逛吃玩轉“陽光黔西南”!
興義:喀斯特峰林下的“美食博物館”
採風團首站來到興義萬峰林景區,萬峰林蛋炒飯是必不能錯過的美食。當地優質大米搭配玉米面,加入土雞蛋、糟辣椒、豬油、油渣等炒制。甑子蒸熟的米飯粒粒鬆散,與調料完美融合,搭配酸辣涼菜,簡單卻直擊味蕾,成為峰林腳下的“靈魂補給”。
“這蛋炒飯,炒得蓬鬆舒展,細米粒還帶著硬勁兒,合著柔軟香潤的蛋液,色香味俱全。在這麼美的峰林旁,吃上一碗鮮香的蛋炒飯配上爽口的涼菜,確實別有一番滋味。”文旅博主“旅游狂魔夏夏夏”向大家強烈推薦,來興義萬峰林一定要嘗一碗美味的蛋炒飯。
萬峰林蛋炒飯。
夜幕降臨,位於興義市桔安路馬嶺河峽谷濕地公園內的星光裡旅游街區燈火輝煌。這裡匯聚了后備箱集市、星光集市、帳篷集市、無界生活市集、星光餐車集市五大夜間旅游消費集聚區。每個聚集區都各具特色,不僅可以品嘗黔西南州的各種名小吃,還有樂隊駐唱、露天酒吧以及互動游戲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雞肉湯圓。
興義市老城區的大佛坊匯集了興義一些百年傳統美食,如劉家羊肉粉、鄭記刷把頭、杠子面、沖沖糕、百年洪氏糕點、保家牛肉等老字號,各式各樣的當地美食讓人垂涎欲滴﹔這裡還有莽莽燕罐罐米線、芭蕉芋酸辣粉、雞肉湯圓、炭烤包漿豆腐等新派小吃,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美食體驗。
從百年老店到新派小吃,每一口滋味都訴說著興義獨特的美食故事。在這裡,你無需勞神去尋找美食的芳蹤。無論你輕輕推開哪家店鋪的門扉,都能邂逅一場味覺的奇遇,領略到令人拍案叫絕的美味佳肴。
安龍:千年荷城裡的“美食畫卷”
駕車沿著東峰林大道一路向東,採風團來到安龍縣。這座被譽為“中國剪粉之鄉”的小城,以其獨特的大米衍生美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呈現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盛宴。
採風團探訪了安龍小吃一條街,這裡匯聚了剪粉、沙糕、餌塊粑等經典美食,煙火氣中彌漫著濃郁的地方特色。
安龍剪粉。
安龍剪粉以薄如紙、韌如絲的粉皮聞名。採風團現場觀摩了傳統制作工藝——從磨漿、蒸制到手工剪條,搭配秘制紅油辣椒、酸菜、酥黃豆等十余種佐料,酸辣爽口的風味令眾人贊不絕口﹔“無糯不成宴”,小吃一條街上,五色糯米飯、手工糍粑等糯米制品琳琅滿目。採風團還體驗了特色小吃“沖沖糕”,其香甜鬆軟的口感與“吃了長高”的民間寓意,為這趟旅程增添了趣味性﹔青創市集上,年輕創業者將傳統與潮流結合,推出荷花酥、花香冷泡茶等應季新品。以荷花為靈感的酥點搭配清涼茶飲,成為年輕人打卡的“網紅美食”。
安龍美食不僅是味覺享受,更是文化載體。採風團在天香閣張之洞陳列館了解到,清代名臣張之洞的成長歲月與安龍息息相關,當地“添燈油勵學子”的傳統精神,亦滲透於美食制作當中,並通過“剪粉節”“荷花文旅活動”等節慶,將美食與旅游、非遺深度融合,推動“舌尖經濟”成為文旅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安龍,採風團成員領略了安龍美食的多樣性與文化厚度,更見証了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新的碰撞。正如旅游達人南風看世界所言:“安龍的美食,是山水滋養的饋贈,更是文化傳承的鮮明符號。”
貞豐:糯香秘境中的“民族風味交響”
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天,採風團來到了“中國糯食之鄉”——貞豐縣。貞豐以糯米飯、灰粽、油香粑等非遺美食為核心,一場豐富美味的碳水盛宴正在上演。
作為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貞豐油糯米飯以其“米香肉酥、油而不膩”的獨特風味聞名遐邇。採風團首站探訪了當地老字號作坊,親歷了這道美食的匠心制作:精選糯米需浸泡5小時、蒸制3小時,再以豬油翻炒至粒粒分明,最后搭配秘制酸蘿卜、脆哨、辣子雞等輔料,口感層次豐富,被譽為“早餐王者”。一位當地老人感慨:“從清代嘉慶年間傳承至今,糯米飯不僅是食物,更是布依族人的鄉愁記憶。”
貞豐糯米飯。
貞豐美食的豐富性還體現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布依灰粽以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包裹腌制豬肉,蒸煮后清香扑鼻,肉質緊實入味。這一技藝傳承百年,已成為貞豐對外推廣的“美食名片”﹔回族特色小吃油香粑,外脆內軟的空心粑粑,經反復揉捏、油炸成型,香甜綿柔的口感令成員贊不絕口。除此之外,苗家腌食的酸辣、清真牛肉粉的鮮香,更讓採風團感受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舌尖魅力。
黔西南的美食,是山水與人文的交織,是歷史與技藝的延續。“一路風景一路吃”,這裡的美食說不完,道不清,唯有親至,方可知。(圖/文 黔西南州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