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印江:食用菌產業助力婦女就業綻放新活力

2025年04月17日15:15 |
小字號

近年來,印江自治縣以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正書寫著一篇篇關於產業振興與婦女就業的新篇章。過去,由於交通閉塞和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當地婦女面臨著嚴峻的就業難題。然而,隨著近年來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食用菌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困境正逐步得到破解。

清明過后,氣溫逐漸回暖並趨於穩定,萬物復蘇,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合水鎮興旺壩區的稻耳輪作基地裡,黑木耳如同黑色的精靈,點綴在稻田之間,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豐收的希望。這一創新的農業模式,不僅讓土地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更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走進興旺壩區稻耳輪作基地,隻見婦女們忙碌的身影穿梭於田間地頭。她們或手提鐵桶,輕巧地採摘著黑木耳,或三五成群,搬運晾晒著剛剛採摘下來的木耳。從木耳菌棒的生產、排田、採收、晾晒到水稻的種植,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她們的辛勤汗水。在這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上,婦女們用靈巧的雙手,編織著屬於自己的幸福夢。

田祝平,一位來自合水鎮興旺壩區的採摘工人,她的臉上洋溢著對生活的滿足和對產業發展的期待。她告訴筆者:“採黑木耳是70元一天,這批撿完還要再撿一次,木耳收完了就要犁田種水稻了。這樣的工作既靈活又能照顧家裡,大家都很滿意。”

據了解,合水鎮興旺壩區稻耳輪作基地,在木耳採摘高峰期單日用工量可達150人,其中婦女佔比高達95%以上。這一模式不僅為當地婦女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更為她們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廣闊舞台。基地管理員任紅霞表示:“木耳從開始採到收棒要採七八次,基本上都是婦女在採。她們細心、耐心,是基地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在朗溪鎮河西村智慧農場,另一場關於食用菌的豐收故事也在悄然上演。這裡的春耳已到了最后的採收階段,但與之不同的是,河西村採用的是鮮食玉米與黑木耳套種的發展模式。在黑木耳進入最后採摘期時,農場主會指導工人將提前育好的玉米苗套種在菌棒兩側。這種創新的一收一種模式,不僅實現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更為當地婦女和銀發族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智慧農場農場主陳艷介紹:“河西壩區一共153畝食用菌,是兩個大戶在這裡種植。一年僅人工工資就要付出去50多萬元。這種套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的產出效益,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增收。”

印江通過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豐富了產業結構,更為當地婦女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台。這些勤勞的婦女們,在政府引導和企業帶動下,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她們的笑容如同黑木耳般燦爛,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印江縣人民政府網 王東、田林)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