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稅收助力“小茶葉”惠及“大民生”

清明前后,正是一年的採茶旺季。走進晴隆縣清韻茶業有限公司茶園基地,一排排茶樹郁郁蔥蔥,一芽芽茶尖生機勃勃,採茶工人們正穿梭在一壟壟的青綠之間,手指嫻熟地輕採茶樹上的嫩芽,隨后迅速裝入茶簍等待運往加工車間。
晴隆縣稅務局“助農服務隊”向茶企負責人宣傳講解適用稅費優惠政策。李嘉攝
據悉,晴隆縣清韻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韻茶業”)位於晴隆縣沙子鎮普晴林場,作為一家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茶葉企業,擁有標准化茶葉基地1000余畝,全年產量400噸左右,每畝產值3500-4500元,其主打的晴隆綠茶、刺梨紅茶等系列產品廣銷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月銷售額可達100萬元左右。
然而,企業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回憶起創業初期,清韻茶業負責人鄧吉斌十分感慨:“公司剛成立時,茶業種植基地規模較小,生產車間機械設備也很簡陋,僅有30台左右零散組合機器,再加上手工藝不夠成熟,當時茶葉的品質和收益都很難上去,年產量僅有150噸左右。”
據鄧吉斌介紹,2020年初,公司決定投入100萬元購買升級生產線組合機器,以提高茶葉生產質效,但也隨之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的現實難題。“稅務部門在知曉我們的實際困難后,立馬安排了‘助農服務團’為我們送來了良策,輔導我們通過‘銀稅互動’項目申請貸款。在資金最緊缺的那年,我們成功申請到信用貸款累計330萬元。這一筆筆真金白銀貴如春雨,及時緩解了清韻茶業在設備升級、春茶採摘及加工等方面的燃眉之急。”鄧吉斌感慨道,“如今企業已完成茶葉智能化加工流水線改造,擁有2條生產線、70余台組合機器,不僅生產能力和產值翻了一番,茶葉品質也上去了。5年來,我們先后被評為‘省級龍頭企業’‘省級茶葉示范基地’,這一切都離不開稅務部門給我們‘加油鼓勁’。”
晴隆縣稅務局“助農服務隊”走進茶園,了解茶企春茶採摘、生產加工及銷售情況。李嘉攝
而在鄧吉斌看來,清韻茶業發端於農業,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更應該帶動農戶共同致富,讓“一片綠葉”蝶變為富民強村的“金葉子”。“5年來,受益於約135萬元的稅費減免,我們的茶園種植面積得以不斷擴大,每年採茶季都需要大量採摘工人。如今,茶園每年累計提供1萬人次就近務工機會,帶動周邊鄉鎮40余戶農民實現穩定就業,平均每人每月增收4000元。老百姓們又能顧家,又能增加收入,是件一舉多得的好事!”
談及茶企未來發展,鄧吉斌信心滿滿。“目前,我們正聯合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共同研制‘刺梨果紅’‘刺梨肉紅’‘刺梨籽紅’3種具有濃郁貴州特色的紅茶新品,相信在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及企業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晴隆茶產業將煥發更多生機,晴隆茶也能從深山茶園走向全國各地,鋪就出一條鄉村振興‘共富路’。”
國家稅務總局晴隆縣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聚焦茶產業發展需求,用更貼心的服務、更精准的行動為茶企及周邊產業鏈紓困解難,讓茶香飄得更遠、更久,助力“小茶葉”惠及“大民生”,為鄉村振興發展貢獻“稅”力量。(楊書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