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建設殯葬數字化平台 賦能百姓“身后事”辦理

日前,從貴陽市民政局獲悉:貴陽“百姓身后事”聯辦平台獲評2024年全國數字政府50佳優秀創新案例。
聚焦解決殯葬領域突出問題,貴陽市於2024年9月建成“百姓身后事”聯辦平台。平台的建成,率先實現出具電子簽章死亡証明,率先提供從死亡証明開具到身后事辦理的全過程閉環服務,率先建成死亡人口信息數據庫。
死亡証明“一証共享”
針對過去死亡証明不規范、不共享等問題,建成電子死亡証明開具應用場景。証明數字化。公安、衛健部門可自動從戶籍數據庫獲取逝者信息,在線生成唯一編號的四聯電子死亡証明﹔格式規范化。電子死亡証明統一使用省級衛健部門規定的《居民死亡醫學証明(推斷)書》模板,並統一使用電子簽章﹔運用數據化。電子死亡証明同步傳送至共享數據交換平台,相關部門在開展人口管理、停止各項保障、財產繼承等事宜時可隨時提取死亡數據。目前,全市279家醫療機構和公安部門基本實現使用平台開具電子死亡証明。
遺體接運“一鍵辦理”
針對過去預約接運渠道單一、接運服務不快捷等問題,強化主動服務、提升接運效率。拓寬預約渠道。喪屬可選擇電話或公眾號預約,自主選擇接運時間、車型﹔強化主動服務。殯儀館通過平台接收死亡証明后,線下主動聯系喪屬,溝通接運事宜﹔實現精准調度。殯儀服務機構按照喪屬接運需求,根據靈車搭載的GPS實時定位,向最近靈車發出接運指令。目前,全市殯儀館100%通過平台辦理接運業務,主城區喪屬等待接運時間平均縮短至1小時以內。
殯儀服務“一窗公開”
針對過去殯儀服務價格不透明、服務不溫暖等問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公示服務價格。在規范基本殯儀服務政府定價、延伸服務備案管理的基礎上,收費項目及標准均可通過平台在線查看,做到明白消費﹔便捷選擇項目。喪屬可在線選擇靈堂布置、選購喪葬用品,查看消費統計﹔主動接受監督。喪屬可通過監督電話隨時投訴,殯儀機構及時回應處理,服務完成后線上進行服務評價、提出意見建議。平台上線以來,全市殯儀機構嚴格執行收費標准,取消不合理基本服務收費項目,大幅度壓減延伸服務項目,殯儀館治喪費用平均降幅20%以上,僅市殯儀服務中心每年減少群眾治喪負擔約2600萬元。
公墓安葬“一程服務”
針對過去安葬服務信息不全面、監管難落實等問題,完善線上安葬、監管、祭掃服務功能。公墓信息公開。公開全市城鎮公墓地址、電話、墓型、服務項目等信息,重點展示惠民墓位、樹葬等節地生態安葬墓型、墓價﹔骨灰去向掌握。骨灰從殯儀館取出后,平台自動將火化信息和骨灰去向信息及時推送至擬葬公墓戶籍地民政部門開展跟蹤服務,同步推送屬地鄉鎮(街道)、村(居)掌握﹔公墓價格預警。對城市公益性公墓墓位、惠民墓位、節地生態安葬墓位分別設置1.485萬元、1.5萬元和1萬元的預警線,對超10萬元的經營性墓位進行預警提示。目前,通過平台實現100%骨灰跟蹤服務,對24次超價格預警提示信息進行核實處置。
后事辦理“一網聯辦”
針對過去“身后事”辦理不聯動、停止各類保障不及時等問題,推進部門數據整合共享、線上聯辦。賦能群眾“網上辦”。喪屬可在線申請查詢逝者公積金、存款、不動產等信息,根據查詢結果可在線上申請辦理相關涉財繼承業務﹔賦能政府“及時辦”。平台實現民政、人社、醫保等8個部門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層級共享,相關部門可通過數據比對及時停止逝者社保、醫保、低保、高齡補貼等各類保障政策,可依申請為喪屬辦理涉財繼承事宜。平台上線以來,已通過數據比對停醫保7230人,停低保4632人,停社保4496人,停高齡津貼783人,注銷殘疾証556人,注銷退役軍人証54人。(貴陽市民政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