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納稅人 合規經營路”系列報道
貴州:稅惠助力非遺行穩致遠

“新時代來社會好,稅惠助企發展高……”來自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族馬尾繡省級傳承人韋應麗特地編唱了一首水族歌謠點贊稅惠政策。
作為“文化千島”的貴州,多彩非遺破界出圈正值盛況,而貴州稅務則以政策活水和服務春風不斷催發非遺守正創新的枝椏。 眼下,銀稅互動、合規指引等稅務故事在非遺發展歷程中隨處可聞。
精准服務 疏稅宣堵
在韋應麗的水族歌謠響起之前,她的馬尾繡繡坊裡充滿此起彼伏的稅法宣傳聲。
“直播賣貨要記得開發票”“非遺衍生品銷售別忘區分免稅范圍……”4月初,三都水族自治縣稅務局稅宣服務隊走進村寨,為當地非遺企業和繡娘詳細解讀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相關稅費減免政策。
游客挑選非遺文創。人民網 陳潔泉攝
見已經70多歲的韋應麗理解起來吃力,稅務工作人員趕忙用水語重復。得知韋應麗的繡坊有訂單加工等業務模式,稅務局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發票開具、納稅申報等操作流程,還送上《馬尾繡企業專屬稅收優惠政策禮包》《非遺企業合規經營手冊》等定制化稅務服務指南。
“雙語稅課+服務手冊”幫助企業順利高效辦稅。近兩年,這家帶動200多名繡娘就業的非遺工坊累計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減免金額約5.6萬元。“省下的錢可以用來開發新繡品。”韋應麗指著一枚馬尾繡胸針說道,這些融合時尚的產品已打入上海市場,上個月又接到500枚胸針訂單。
特別針對非遺企業等重點群體定制個性化服務機制,這樣的稅收護航行動正在全省鋪開,非遺保護傳承中的稅務力量處處可見。
在黎平侗寨,稅宣隊員將政策要點編入侗族大歌在鼓樓廣場傳唱﹔在畢節大方,彝漢雙語演示電子稅務局操作清晰明了﹔全省稅務部門制作苗、侗、彝、水等民族語言政策動畫,覆蓋數百個非遺企業……
不僅如此,2024年,貴州省稅務系統以“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為主抓手,推出30余條貴州“特色”便民辦稅措施,實現12366熱線7*24小時不斷檔服務,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合規指引 護傳承路
清晨,貴州畢節陳二平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炒制車間霧氣蒸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豆豉素辣椒的生產線開足馬力。
然而,這家年均消耗辣椒200噸的企業,曾因財務規范問題卡在了非遺申報環節。“多虧稅務部門面對面精細輔導指引。”負責人陳琴書說。
稅惠春風入侗寨。黎平縣稅務局供圖
彼時,監測到該情況的畢節市稅務部門第一時間派出“非遺管家”團隊前來幫扶,從電子發票開具到電商平台報稅等逐項輔導。
更加規范的納稅申報成為申遺材料中的加分項,“連續7年獲評A級納稅信用就是我們的品質背書。”陳琴書說。不僅如此,該企業還享受到了農林牧漁所得稅減免40.5萬元。
“誠”風遠航,在畢節市稅務部門幫助下,該企業帶動周邊300多戶椒農建立購銷台賬,助力當地傳統技藝在合規經營下碰出新火花。
在黔東南岑鞏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思州石硯制作盡顯手上功夫。“石硯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制作技藝和程序精密繁復,我們從選材、雕刻、打磨到裝裱等,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細琢,保持每一方硯台的質量和水准。”貴州周氏龍派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永平告訴記者。
作為思州石硯第五代傳人,周永平雕刻的硯台做工精細、品質優良,受到各界人士好評。“剛開始隻曉得忙於業務,對生產經營的票據、訂單合同、支付轉賬以及經營檔案的管理雜亂,稅務部門多次主動提示風險,耐心輔導,幫助我們規避了很多稅收方面的風險,為公司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周永平說。
從票據管理到合同規范,從財務核算到納稅申報,黔東南稅務部門為企業量身定制的服務為企業稅法遵從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以來,周永平借黔東南“村超”“村BA”火熱出圈契機,將“思州石硯”與黔東南文旅文化深度融合,推動公司產品銷售突破200萬元,企業享受相關稅費減免超15萬元,助力古硯產業煥發新生。
在貴州,這樣的稅企互動已成常態。近年來,全省稅務部門大力扶持非遺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主動引導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合規享受政策紅利,增強企業合規經營意識。
目前,全省稅務部門建立了100余個非遺項目跟蹤台賬,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可視答疑,及時為非遺企業描摹合規發展畫像。
銀稅互動 引源頭水
天朗氣清,威寧烏撒烤茶觀光茶園一碧千裡,層層翠芽交織著春日增收圖景。
今年年初,威寧的烏撒烤茶入選貴州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技藝。
韋應麗的馬尾繡繡坊產品琳琅滿目。人民網 陳潔泉攝
而眼前的威寧烏撒烤茶觀光茶園,遍布茶林800余畝,平均海拔2214米,屬於低緯度高海拔優質茶葉生長基地,集茶葉生產、觀光採摘、科技示范、茶文化展示、茶產品銷售和休閑旅游度假等一體功能。
“發展過程中,納稅信用紅利充實了我們發展的底氣和信心。”負責人蔡定群在介紹發展情況時連連點贊稅惠政策,他介紹,此前公司收購茶青急需一筆流動資金,憑借A級納稅信用,通過“銀稅互動”貸到了貴陽銀行“稅源e貸”17萬元貸款。
發展的資金源水有保障,目前,威寧烏撒烤茶觀光茶園積極引進技術和人才,探索茶旅融合發展路徑,布局茶庄園、觀光茶工廠等文旅融合項目,著手擴建廠房2000平方米。
“信用”變“真金”,這是貴州稅務以“銀稅互動”手段助力非遺企業發展的生動案例。
針對非遺企業“輕資產、缺抵押”困境,近年來,貴州稅務部門架起“以信換貸”金橋,將納稅信用與貸款額度挂鉤,聯合部分銀行推出“非遺專項貸”等產品,不斷為非遺企業精准注入“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全省涉及銀飾、刺繡、民族歌舞等行業“銀稅互動”貸款共計246戶,貸款金額超過3700萬元。
以引導合規經營為紙、精細服務為筆、銀稅互動為墨,貴州稅務部門立足稅收職能,持續賦能非遺傳承發展,全省各地非遺企業在合規經營中不斷煥發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