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六爽”魅力顯 筑夢好地方

——解鎖貴陽去年人口增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密碼

2025年04月07日10:39 |
小字號

最近幾天,貴陽去年人口增量暫居全國第一的消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外界稱貴陽是人口增長的最大“黑馬”。

市統計局4月1日發布的《2024年貴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貴陽常住人口增加19.96萬人,增長3.12%,人口總量達660.25萬人。

這個增量,超過深圳(19.94萬人)、廣州(15.1萬人)、合肥(14.9萬人)、杭州(10.2萬人)等一眾明星城市,在目前已公布人口數據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貴陽常住人口較上年增加18.25萬人,增量僅次於合肥的21.9萬人,位居全國第二。截至目前,貴陽常住人口已保持連續45年正增長,且連續四年每年淨增10萬人以上。

筆者通過實地調查和深入採訪,為大家解鎖貴陽去年人口增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密碼。

實施“強省會”行動 好口碑打動人

人口人才的大量涌入,是對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印証。市統計局副局長楊雲表示,貴陽人口能連續多年實現快速增長,主要是“強省會”賦能,推動人口人才大匯聚。

202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強省會”的重大戰略部署並出台關於支持實施“強省會”行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2023年,省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快推動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各方面資源要素在貴陽貴安加速匯聚,有效促進了高質量發展和人口人才的雙向互動。

近年來,隨著強省會“35條”“新貴安八條”等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貴陽貴安經濟加快發展、產業加速集聚、發展機會增多,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離不開經濟的加快發展。

近年來,貴陽經濟蓬勃發展。統計顯示,2024年,貴陽生產總值達5777.41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貴安新區直管區生產總值連續6個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長,2024年全年增速達21.1%、位居國家級新區前列。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離不開產業的加速集聚。

貴陽貴安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制造、裝備制造、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健康醫藥、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等六大重點產業,積極搶抓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產業風口,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行業龍頭在這裡布局,華為、三大運營商、騰訊、網易等知名企業在這裡集聚,貴州磷化集團、中偉股份、振華新材、安達科技等一批企業在這裡深耕,為廣大人才就業創業提供了完善的產業生態。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就業創業機會的增多。

在就業方面,2024年,貴陽貴安健全穩崗拓崗優崗機制,通過貴陽人才網、“筑人才”APP,將征集的19.72萬個優質就業崗位精准匹配推送給各類人才和高校畢業生。

在創業方面,貴陽貴安扎實推進“五幫”專項行動,認真落實服務企業各項機制,持續優化“一日辦”“一周辦”“一月辦”政務服務,為廣大經營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環境。2024年,貴陽貴安新增經營主體14.66萬戶。

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曹雨騰是貴陽人,在北京工作8年后返鄉創業,目前企業落戶貴陽高新區,企業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產品已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貴陽這幾年變化非常快,發展環境良好,給了我們底氣和信心,我很看好在這裡創新創業。”曹雨騰說。

人口增長,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數據。貴陽一年新增近20萬人口,正在演繹新時代“城與人才”雙向奔赴的動人篇章,書寫著屬於中國西部城市“強省會”崛起的生動注腳。

打造“筑才”品牌 好政策吸引人

“強省會”必須“強人才”,因為有了人才優勢,就會聚集創新優勢,就能培育產業優勢,最終形成發展優勢。

近年來,貴陽貴安堅定不移實施“人才興市”戰略,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全力打造“筑才”品牌,深入開展大學生“留筑”行動,努力成為“全省人才蓄水池”。據統計,貴陽貴安人才數量已連續三年增加11萬人以上。

在引才方面,貴陽貴安聚焦高校畢業生、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拓寬引才聚才渠道。2024年,由市領導領銜包保,到省內75所高校和省外9所黔籍學子集中高校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新增13.06萬名高校畢業生留筑。圍繞六大重點產業發布需求,新增產業人才5.46萬人。加快補齊緊缺型人才短板,引進教師1738人、醫療衛生高層次人才204人。

在育才方面,實施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抓好黨政、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農村實用、社會工作“六類人才”培育。2024年,開展統籌職業技能培訓20.4萬人次、技能人才評價5.22萬人次、社會化職稱評審7025人。

在用才方面,注重平台賦能,建成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級平台。2024年,促進280名科研人員在筑兼職創新或參與項目合作,實施重點產業人才和重大產業項目互動招引“123”計劃,支持資金1.03億元。

在留才方面,及時兌現各類人才津補貼。2024年,累計審核兌現各類企業和人才獎補資金近4000萬元,惠及用人單位2710家、人才4926人。

“貴陽兌現人才補貼的效率很高,我2023年通過人才招引到貴陽工作,2024年入職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后,如今已獲得安家費2.4萬元。這不僅緩解了我的經濟壓力,也更加激勵我留在這裡。”留學研究生諶韻彤說。

為吸引人才長期扎根,貴陽貴安用心施策、用情留才,聚焦“卡、錢、戶、房、崗”五大要素精准發力,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如,貴陽出台“最寬鬆”的落戶政策,中專畢業即可落戶,並在全國率先推出戶籍窗口7×24小時辦理服務。針對外地來貴陽貴安求職、考試、面試的青年人才,可提供7至30天內免費住宿,長時間居住還有補貼。

高校畢業生伍家加去年底入住貴陽人才集團旗下人才安居公司運營的“筑巢公寓”。入住后,公寓管家就給伍家加詳細介紹了貴陽貴安的租房補貼政策、領取方式及辦理流程。由於伍家加平時上班較忙,公寓管家就幫她上傳了申請補貼所需的資料。入住沒多久,伍家加就如期領到了補貼。伍家加說,以后每個月都可以領,最多可以領18個月。每當和朋友、同學談到貴陽貴安的人才政策時,她都是不停點贊。

數據顯示,2024年,貴陽貴安遷(流)入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15.24萬人,引進各類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3989人,人才總量增加13萬人。2024年9月,貴陽入選2024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雙“50強”榜單。

以“城”的誠意成就“人”的夢想,憑“人”的活力鑄就“城”的未來。如今的貴陽貴安,“筑才”品牌越來越響,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留才、精心用才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建設“年輕”城市 好環境留住人

在全國主要重點城市中,貴陽屬於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的之一。前些年,貴陽還獲得過“最年輕城市”稱號。

從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來看,貴陽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為79.62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3.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4個百分點。2022年,貴陽青年在總人口中的佔比為37.49%,入選全國首批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

近年來,在互聯網流量效應下,貴陽成為保持“長紅”的“網紅城市”之一,在全國的能見度和存在感不斷增強,開放、年輕、包容的城市文化魅力正不斷釋放,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到來。

就在不久前,憑借“亞洲第一巨幕”,位於貴陽的越界影城成為很多人看《哪吒2》的首選,單日票房連續多天在全國影院中“斷層”領先。影院爆火引來外地游客爭相奔赴,順勢帶動貴陽文旅產業發展,周邊住宿、消費增長達40%以上。

曾經,網絡上出現“一億人來貴州,還有兩億人在路上”的段子。如今,隨著貴陽貴安文旅火爆出圈,這句玩笑話已成為現實。據統計,2024年,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16941.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1%,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6921.37萬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9.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39.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8239.20萬美元,增長198.7%。

貴陽憑什麼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答案就藏在這座城市給人帶來的滿滿“情緒價值”中。這些年,貴陽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購、爽游的“六爽”文章,不斷引入新業態、新玩法,持續推出貴陽路邊音樂會、舉辦貴陽馬拉鬆賽及各類演唱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到來。

貴陽路邊音樂會以“零圍牆、零門票、零界限”的開創性模式,為外來游客提供了性價比極高的消遣解壓新玩法﹔曹狀元街、太平路、民生路等融入新場景、新玩法、新業態,游客漫步城市中,既能觸摸歷史,又能感受現代化城市的活力﹔悠閑涼爽的山村旅居生活,則為追求“慢生活”的人們提供了“詩與遠方”……

“洋芋國我來了,酸湯牛肉吃了,民生路去了,廁所饅頭吃了,青雲市集去了, 去茶山喝了,雷家豆腐圓子香迷糊了,貴陽太好玩了,下次還來。”近日,大學生蘇羽從長沙來到貴陽,逛吃24小時后,心滿意足地在社交平台上晒起了“戰績”。

文旅加持,不僅帶來流量,為城市聚攏了人氣,也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吸引更多人口人才奠定了基礎。

貴陽貴安是避暑之都、生態之城、中國數谷、心學高地。近年來,貴陽貴安大力提升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城市“一圈兩場三改”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顏值,全力留住青年人才就業安家、創業發展。

根據《貴陽市“十四五”人口發展專項規劃》,預計到202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將達到70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到80%以上。貴陽計劃到2035年,人口達到800萬至1000萬人,建成千萬人口特大城市。

未來,貴陽在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依然還有較大空間。市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陳蕊表示,貴陽將持續優化人才政策,為各類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讓更多人才既能“樂業”也能“安居”,讓更多人到貴陽筑夢、追夢、圓夢。(彭剛剛)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