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鬆桃:村晚激發鄉村文化新活力

2025年03月28日11:0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咚!咚!咚咚咚……”在鬆桃苗族自治縣九龍湖文化廣場,明快激昂的苗族花鼓驟然擂響,百余名鼓手聯袂打破了夜的寧靜,也拉開了鬆桃村晚的熱鬧大幕。3月1日以來,鬆桃村晚在此接連上演,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讓這座小城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鬆桃村晚現場.jpg

鬆桃村晚現場。

鬆桃村晚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創新的“村村PK賽”模式。孟溪鎮蛤蟆塘村與正大鎮薅菜村率先登場,展開激烈角逐﹔隨后,寨英鎮寨英村與長興堡鎮白果村也不甘示弱,紛紛拿出看家本領。這種競爭形式,不僅點燃了村民們的熱情,更讓各村的文化特色得以充分展現。

舞台上,各村代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孟溪鎮蛤蟆塘村帶來的茶燈表演,是當地傳承百年的文化瑰寶。演員們手持彩色扇子,步伐輕盈,動作歡快,配合著傳統的唱詞和激昂的唱腔,將茶農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一旁的鑼鼓聲、鈸聲交織在一起,節奏明快,讓台下的觀眾也忍不住跟著節奏搖擺起來。據了解,茶燈戲起源於古時茶農採茶制茶的生活,匠人們將茶油融入燈盞,以竹篾編織燈架,糊上防風棉紙,在燈影搖曳間,茶香氤氳,不僅照亮了茶山夜路,也溫暖了無數採茶人的歸途。如今,茶燈已成為孟溪鎮與神靈祖先溝通的橋梁,每一次舞蹈都是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恩。

而正大鎮薅菜村則以苗族婚俗表演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苗家阿哥阿妹們身著絢麗多彩的苗族服飾,頭戴精致銀飾,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演繹著苗族傳統的婚禮儀式。迎親、攔門、對歌、拜堂……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讓觀眾仿佛置身於一場真實的苗族婚禮之中。苗族婚俗作為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這個民族對愛情和家庭的美好向往,通過村晚的舞台,得以向更多人展示其獨特魅力。

苗族婚俗表演.jpg

苗族婚俗表演。

在“村官說村”環節,各村“村官”變身“文化代言人”,滿懷激情地講述著自己村庄的故事。甘龍鎮寨地村“村官”站在舞台中央,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向觀眾們介紹瑪瑙山的紅色歷史與伏魔山的巍峨壯麗。他的聲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將村庄在歲月變遷中的奮斗歷程一一訴說,讓大家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厚重與堅韌。牛郎鎮四茶園村“村官”則娓娓道來桐油之鄉的往昔榮耀與中國灰色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從古老的桐油制作工藝到別具風味的灰色美食,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勾起了人們對鄉村傳統技藝和美食的深深眷戀。

“村貨出村”環節同樣亮點十足。寨地村的麻糖、灰豆腐、苞谷粉等特色農產品整齊地擺放在展示台上,帶著大山的質朴與甘甜,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品嘗。這些農產品都是村民們辛勤勞作的結晶,通過村晚這個平台,不僅走出了大山,更走進了人們的心中。四茶園村的桐殼鹼面、香醇桐油、珍珠花生等特色產品也不甘示弱,展現著鄉村傳統工藝的匠心獨運。村民們質朴的展示,引得台下觀眾連連稱贊,線上彈幕也不斷滾動,紛紛為家鄉好物點贊。

鬆桃村晚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平台。它讓那些深藏在民間的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也讓年輕一代對家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認同感。許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在看到村晚的精彩表演后,紛紛表示要回到家鄉,為傳承和發展家鄉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苗族花鼓.jpg

苗族花鼓。

如今,鬆桃村晚已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賞。每逢村晚舉辦,九龍湖文化廣場便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當地政府也積極支持村晚的舉辦,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完善文化設施,為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接下來,鬆桃村晚還將持續進行,更多的鄉村將登上這個舞台,續寫鬆桃鄉村文化的精彩篇章。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鄉村文化正以嶄新的姿態綻放光芒,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文/圖 楊鬆林)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