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強監管+優簡辦 打造水資源精細化管理“雙引擎”

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境內河流眾多、水系發達,同時群山延綿、溝壑縱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為保障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貴州不斷提升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科技賦能、制度提效,助力取用水工作提檔增質,為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發展“水引擎”注入強勁動力。
科技賦能 織密監管防護網
貴州山高路陡,谷幽水險。取水口多分布在深山峽谷地帶,人工排查難度大、日常監管成本高,管制違法違規取用水問題成了“老大難”。
為此,省水利廳立足貴州實際,在全國首次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取水口遙感監管工作。通過“融合數據-精准識別-核認查改”工作模式,實現取水口全鏈條監督管理,構建出具有貴州喀斯特流域特色的取水口監管體系。
多源數據融合,數據分級化處理。以赤水河、烏江干流等大中流域為監管對象,劃“河段(0.5米)—— 重點關注區(0.8-1米)—— 一般區(2米)”為整體,採用“衛星+無人機”獲取多源遙感數據,創建貴州大中流域取水口遙感監管標准化與可視化影像分區庫。
創新構建“三大庫”,研發遙感解譯判別關鍵技術。基於多源遙感數據、已批取水口矢量數據,並結合無人機航拍、現場地形等信息特征,建立大中流域取水口樣本庫、知識圖庫和先知經驗庫。
同時根據區域取水口位置空間分布特征,採用“滑動窗口+邊界閾值”模糊算法,對項目區疑似取水口進行模糊識別,再輔以地理信息軟件與人工判讀篩查,完成對區域取水口的精准解譯與判別。
多源數據融合技術流程圖。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省市縣協作聯動,凝聚監管合力。在技術支持下,省級根據系統已有取水口信息數據源,指導市縣分別進行現場復核,並要求責任主體整改上報。
最終,形成省市縣三級同題共答、多級主體協同開展大中流域取水口“遙感解譯、現場核查、限期整改”工作機制,實現取水口的精細化、信息化監管。與傳統方式相比,工作效率提升30%-50%。
自2022年以來,貴州全省共解譯發現疑似取水口800余個,結合多源高精度衛星影像篩選出230個、外業核查271個、確定取水口86個,累積遙感監管面積達8.488萬平方公裡,佔貴州國土面積的48%。
制度改革 辦出“取水”新速度
取水許可審批管理是水利部門行政審批的核心制度,既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器”,也是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壓艙石”。
“論証難、流程多、成本高是取水許可証的辦理‘痛點’。”貴州省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相關人員介紹,新材料、新能源、白酒飲料、農業養殖等大批項目均需辦理取水審批手續,但國家層面未明確簡化措施,因此按自身實際進行相應改革操作是助力企業發展的關鍵。
取水口遙感解譯“三大數據庫”圖。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為破解難題,貴州省水利廳聚焦便民減負,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全國首個地方標准《水資源論証區域評估導則》,通過重塑審批流程、加強數字運用、深化用水權改革等一系列“組合拳”,讓制度紅利從“紙上”落到“賬上”。
“申請材料從7份簡化成了一張承諾書,還有專人全程幫辦,真是太方便了!”談起取水許可証的辦理流程,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棘胸蛙生態養殖場負責人何萬權很是滿意。
“從申請到領証,全程竟不到5個工作日!”貴陽市從事水產養殖的泰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海飛坦言,沒想到這麼快就能辦下來。
取水口遙感解譯與判別關鍵技術圖。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2018年在黔南州貴定縣從事飲品加工,現改行為洗滌的香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榮華算了筆賬,“以前我們找第三方做水資源論証就花了兩萬塊,現在居然連一分錢都不用掏了!”
......
2023年,貴州推行取水許可告知承諾制。改革后,由企業出錢變政府買單、單項論証變區域評估、部門審批變企業備案,實現申報“零成本”。
同時,貴州省水利廳積極建成取用水管理平台,取水許可申請、驗收、延續、發証“一網通辦”。目前已核發取水許可電子証照33888張,辦結時間縮短近70%。
貴州省水利廳調研和義興酒業分公司座談會。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截至2024年底,取水許可審批系統共受理了3295個項目取水許可審批申請和4356個項目驗收發証申請,全省已有1171個項目通過告知承諾制簡化手續,共為企業群眾節約成本達6000多萬元。
期間,還幫助仁懷市51家白酒企業通過水權交易解決10000噸白酒產業發展用水難題,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超10億元﹔指導金沙茶園電廠二期、織金蒼海煤礦等優化取水口設置,減少企業建設成本近四千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