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江口:培育文明鄉風 建設和美鄉村

今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德旺鄉壩溪村以文化建設為引領,深化開展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1127”文化建設模式和文明家風活動奮力書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篇章。
以“一院”工程牽頭,打造和美鄉村新陣地。江口縣委宣傳部在壩溪村實施以村民組為重點的“一點一文化大院”工程,在每個村民組新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上打造1個鄉村文化大院,利用大院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以“一會”模式統籌,提升和美鄉村新能力。強化村民自治,壩溪村積極推行“一組一道德評議會”模式,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真正做到“村民大事村民定”。道德評議會堅持“大事共商議同決定”原則,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道德評議會定期對全村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行為進行評議表彰,對不講誠信、違規辦酒等行為進行批評教育,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就地調處。自評議會成立以來,壩溪村在先進選樹、低保評議、矛盾糾紛調處、重大事項決議等方面成效顯著,有效避免評選“優親厚友”風、決策“獨斷專行”風、酒席鋪張濫辦風,和美鄉村內生動力增強。
以“兩隊”建設推進,培育和美鄉村新文化。壩溪村大力培育建設文藝宣傳隊和志願服務隊,推動新時代文明農民成為鄉村文化的創造者。充分挖掘能歌善舞、有興趣愛好的村民組建文藝隊,本著“哪裡需要就在哪裡跳”原則,日常自發開展打錢杆、跳花燈等活動,積極組隊參加鎮、縣文藝演出,豐富群眾日常文化活動。由駐村干部帶頭,組建“幫扶干部+村干部+農村黨員+群眾”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常態性開展義務護路、安全生產宣傳、政策宣傳、疾情防控等志願服務活動,有效提高了村民凝聚力。
以“七種載體”實踐,煥發和美鄉村新活力。“講”出真故事。以群眾會、院壩會等為主要形式,通過干部宣、百姓講、大家談,組織群眾開展宣講活動,宣講創新理論、典型事跡、知識技能等,持續傳遞“好聲音”,“評”出好典型。由各組道德評議會參與,積極開展“衛生、孝順、文明、和諧、致富、誠信之家”“最美庭院”“好公婆、好兒媳、好青年、 好黨員、身邊好人”的“六家一美五好”評選創建活動,培育好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議”出好風氣。充分發揮道德評議會作用,群眾大事小事均“以議定事”,如推選群眾低保、開展鄉風文明創建、維護公路等由道德評議會商議評定,上報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改變過去群眾爭要低保的不良風氣。“幫”出關愛之情。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公益組織深入文明實踐點開展送溫暖、義務幫扶貧困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如在農忙時節,開展鄰裡互幫互助志願活動,對弱勞動力家庭開展“支農”幫助。“樂”出新文化。以木根坡紅軍會師紀念館為活動陣地,在文藝宣傳隊帶動下,群眾參與跳“壩壩舞”,自發組織文藝節目排練。文藝志願者積極到實踐點開展志願輔導,為群眾編排“錢杆舞”“花燈舞”“紅色號子”“薅草歌”等舞蹈節目。“慶”出鄰裡情。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群眾自發組織開展節慶活動,在家群眾組織集體包粽子、打糍粑,共度中秋、端午佳節。“踐”出新風尚。以志願服務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主要形式,組織成立志願服務隊伍,日常開展道路保潔、設施維護等志願服務活動近百次,80%以上村民參與。
壩溪村將繼續挖掘木根坡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鄉村文化“以文聚力、以文化人、以文興業”賦能作用,謀定“文化+”發展思路,用鄉村文化繁榮繪就和美鄉村畫卷。 (趙玉德、劉禹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