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亮“紅映溪山”品牌 繪鑄魂育人新卷

宿舍微黨課。貴州大學供圖
3月7日,以“立春之志”為主題的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在貴州大學精彩上演。
情景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講述了青年馬克思的擇業觀,勉勵同學們樹立“為人類福利而獻身”的志向﹔交流環節中,同學們利用AI以“我有什麼樣的夢想、想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一起前行”為題進行詩詞創作並分享……情景劇、朗誦、座談交流、師生互動,“開學第一課”形式多樣又貼近生活。
“新時代的今天,青年如何立志、將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相統一、將個人理想融入‘中國夢’是每一位青年需要面對和回答的時代命題。”在課程的尾聲,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楊未勉勵同學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以先賢智慧為指引,攜知己同行﹔以科技創新為翼,勇敢追夢﹔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貴州大學啟動了“馬院+書院”兩輪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即“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文化書院”教學改革,探索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推動思政教育創新發展。這是貴州大學構建“五育並舉”育人體系的生動實踐,也是深化“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的創新探索。
近年來,貴州大學聚焦“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根本問題,扎實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打造“紅映溪山”思政品牌,不斷創新育人載體、改善育人環境、提升育人能力,繪就了鑄魂育人新畫卷。
“大思政課”建設 從課堂到田野的立體化育人網絡
貴州大學始終將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紅映溪山”思政品牌為核心,構建“理論+實踐+創新”的立體化育人模式。
依托貴州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貴州大學將思政課堂從教室延伸至田野、社區和革命遺址,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組織師生深入遵義三線建設博物館、榕江“村超”賽場等地,通過歷史場景還原、產業調研等方式,讓思政教育從教室延伸到田間地頭﹔在婁山關、困牛山戰斗遺址等地,學生們重走長征路,通過沉浸式體驗感悟革命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與遵義三線建設博物館合作共建實踐基地,邀請“故事大王”萬露露用鮮活事例講述三線建設者的奮斗史。
這樣的“田野思政”已成為貴州大學的常態。一位參與活動的學生感慨:“老一輩建設者在艱苦條件下創造奇跡,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家國情懷。”
實踐育人中,“博士村長”“博士工程師”團隊成為亮麗名片。據統計,累計有近700支實踐隊伍、1.8萬余人次奔赴貴州46個縣,開展科技助農、文化調研等活動。
科創與思政深度融合亦是亮點,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2024年度“揭榜挂帥”專項賽中,貴州大學斬獲3個國賽特等獎、2個國賽一等獎。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參賽項目《“靶麥”問診,智藥將“菌”》,結合基於大數據的農藥精准利用技術,實現了小麥赤霉病的高效綠色防控。
為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貴州大學創新推出“博學”網絡思政課,充分利用貴州大學官方微信、“貴大學工”“貴大青年”“貴研新聲”等微信公眾號,以及易班等網絡思政平台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採用話題討論、微電影、短視頻、推文等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學思踐悟”大課堂育人活動。
鍛造“大師資”隊伍
從“教書匠”到“鑄魂人”
思政課的質量,關鍵在教師。貴州大學以“引育並重、培賽結合”為路徑,構建專兼結合的“大師資”體系。
獲批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1個、省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2個﹔獲全國思政教學展示一等獎1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入選省級精品課程和一流課程3門,入選貴州省干部教育培訓“好課程”3門……近幾年,貴州大學在思政課建設上成績斐然,這些優質資源也成為思政課教師成長的“大平台”。
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李傳兵教授牽頭教研改革,通過“案例共享庫”“教學擂台賽”等機制,將個體智慧升華為集體創新。“依托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聚合一批優秀的思政課教師,開展思政課教研改革相關的理論研究、教學研究及教學示范,逐步將他們培養鍛造為思政課教學名師。”李傳兵說。
師資培養注重“走出去”與“請進來”結合。派出教師參加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師研修、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班等,組織教師到清華大學研修,推薦教師到武漢大學等高校訪學,通過專項培訓、研修學習,交流互鑒、開闊視野、提升能力。同時,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建立優質專家資源庫,把專家“請進來”,圍繞輔導員心理疏導、就業指導、數字思政等核心育人能力進行培訓。
“在學校黨委的精心培養下,我先后獲得全國第十五屆‘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稱號等30余項榮譽。”貴州大學經濟學院輔導員李雲說,學校搭建的平台讓她找到了向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方向。
學生“一站式”社區
從“管理”到“育人”的溫情躍遷
日前,教育部對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遴選結果進行了公示,貴州大學獲評2025年度全國高校示范“一站式”學生社區。
近年來,貴州大學將“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學生社區“一站式”服務模式——
在研究生宿舍樓以“一棟樓一個總支,一層樓一個支部”的建設體系,建立研究生功能型黨組織。目前,在17個樓棟開展“黨建進宿舍”工作,共成立17個樓棟黨總支、62個黨支部。各樓棟發揮“黨建+”作用,以黨建領航,融合志願服務、科研就業、“雙創”、素質拓展、安全教育等,拓展育人空間,強化協同管理,打通育人“最后一公裡”。
在本科生宿舍樓以樓棟為單位建立學生黨員數據庫,組織成立樓棟黨員先鋒隊,在樓棟內劃分責任區﹔組織樓棟各學院學生黨支部之間開展聯學聯建活動、“我為同學辦實事”主題黨日活動﹔設立樓棟團員先鋒崗,協助黨員先鋒崗管理責任區。目前,共成立本科生黨員先鋒隊26支,共540人。
學生在哪裡,思政工作就在哪裡開展。貴州大學通過輔導員擔任樓長進駐樓棟辦公、輪流入住學生寢室的“進駐”+“入駐”的模式,將育人場域延伸到宿舍,進一步推動黨建與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起育人新格局。
宿舍微黨課,“長篇大論”變為“精准滴灌”,讓學習熱情“燃起來”﹔國風文化節,蠟染體驗、古法造紙等非遺工坊前排起了長隊﹔“溪山論道”講座,院士、勞模與青年近距離對話……每一項活動都彰顯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於細微處潤物無聲。
腳踩泥土,方知山河厚重﹔心懷家國,才能書寫青春擔當。在這片溪山芳林之間,貴州大學正以思政教育為筆,繪就新時代鑄魂育人的壯美畫卷。(韓曉梅、諶貴璇、王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