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如何“分”怎麼“管”?

龍章榆
2025年03月25日16:10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貴州是第一批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省份之一。2024年12月,《貴州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正式印發。分區管控,具體如何分,怎麼管?3月25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貴州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政策。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龍章榆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龍章榆攝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是什麼?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生態環境管理的一項基礎制度。“分區和管控,是這一制度的精髓所在,平台是這一制度的重要支撐。”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家齊介紹,“分區”是基於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等區域特征,將國土空間劃分為若干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也就是“劃框子”。

“管控”是針對各個單元特征,按照“一單元一策略”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也就是“定規則”。

“平台”集成了管控單元劃分方案、准入清單要求等,通過平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就變成了一把“綠色標尺”。

“對地方來說,無論是區域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還是城鄉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等,這把尺子都能提前量一量。”王家齊進一步解釋,某個地方適合發展什麼產業?如何避免項目盲目上馬?某一地區的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如何與其他地方進行協同?都需要這把“綠色標尺”來衡量,進而為各地各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貴州版“綠色標尺”有啥特點?

貴州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主要包含劃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制定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建立數字化平台三方面內容。王家齊介紹,具體來看,貴州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行了四個方面的細化和創新。

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上統籌資源稟賦和生態功能。貴州構建全省“1+7+10+N”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施省、區域、市(州)、單元四級管理。根據資源稟賦和生態功能,將全省分為黔中經濟區、畢水興資源能源富集區、黔東經濟帶、赤水河流域、黔西南黔南石漠化治理區、黔東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黔西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區等7大區域。

在服務重大戰略上充分考慮貴州發展需求。貴州服務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促進發展空間布局優化,引導重點行業科學布局和有序轉移,推進全省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助推“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和“富礦精開”,助力構建貴州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維護生態系統功能上突出“四山八水”。貴州強化與國土空間生態功能協同管控。聚焦貴州四大山脈、八大水系生態功能,分單元落實環境治理差異化管控要求,嚴格保護以自然保護地為主體的動植物棲息地,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筑牢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在環境要素保護上聚焦污染防治攻堅。結合水環境、大氣環境和土壤環境保護和治理實際,貴州強化清水江流域磷產業、都柳江流域銻產業、赤水河流域白酒產業、鬆桃河流域錳產業等管控。對容易引起跨省水污染風險區域,中心城市上風向、區域通風廊道,加強項目建設和污染物排放管控,將項目環評報告書審批權限上收到省級。

分區管控后如何服務項目建設?

“一個建設項目選在什麼位置合適?是否會破壞生態環境?這對企業、對地方發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選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以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為手段,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平台,為建設項目從選址到落地提供全面的科學指導。”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鄢鋼介紹。

服務建設項目選址研判方面,貴州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三線一單”)公眾應用平台已於2022年上線運行。建設項目在前期謀劃階段,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平台輸入項目坐標等信息即可研判選址合規性,快速識別是否與生態環境敏感區(如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存在沖突,從而避免項目因選址不當造成開發和投資風險。

服務環境影響“預評估”方面,貴州於2022年啟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評估”服務。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專家咨詢對建設項目進行預判分析,根據項目擬落地管控單元的准入清單要求,預判項目在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開發效率等方面是否滿足管控要求,進而引導項目合理布局、調整工藝和優化污染防治措施。

系統集成加快審批方面,在環評編制階段,貴州通過運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可以縮短項目前期論証周期,極大壓縮環評文件編制時間。“在審批階段,生態環境部門通過與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能源、林業等部門聯動,可以快速完成選址和政策符合性審查,從而縮短審批周期。”鄢鋼表示。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