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鄉愁印跡 村史村事

貴州息烽紙房:“一粒米”鋪就鄉村振興新“稻”路

2025年03月25日10:1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走進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這個以“紙房貢米”聞名的小村庄,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的產業發展態勢,奮力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特色農產品(紙房貢米)。

紙房村,位於息烽縣西北部,九庄鎮東北部,距縣城40千米,轄8個村民組304戶1001人。民國時期,因村中造紙作坊興盛,由此得名。

紙房村的歷史可追溯至元朝,當時紙房溝出產的稻米因品質卓越,被地方官員專作朝貢之用,專供宮廷貴族享用。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一景。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一景。

好山好水出好米。根植於紙房村特有的馬血泥土壤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紙房貢米”潤澤如玉,細長透明,稻香扑鼻,米飯晶瑩剔透,口感微糯甘香,被譽為“米中珍品”。

“現在‘紙房貢米’不僅是我們村的驕傲,更是我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紙房村黨支部書記胡健自豪地說。“我家去年種植了18畝‘紙房貢米’,大概收了9000多公斤稻谷,一部分被朋友提前預訂,另一部分由合作社收購。”在村委會,家住農中組的王倫輝算起了去年水稻種植的入賬,“按照合作社保底價每公斤4元的價格算,光是水稻種植就有36000元的收入,收益相當不錯。”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正在收割稻谷(紙房貢米)。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正在收割稻谷(紙房貢米)。

“老王,你家今年需要多少種子,准備種植多少畝水稻?”胡健正與前來咨詢的村民王倫輝交談今年水稻種植計劃,了解種子需求。“眼下正值春耕春管關鍵時期。”據胡健介紹,“合作社已啟動水稻育苗前期准備工作,按照今年種植計劃,採購水稻種子1000余斤,准備發放給村民,並及時開展水稻育秧相關技術培訓。”

如何將村民、土地、種植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讓村民獲利、村集體增收、消費者滿意,一直是紙房村歷屆村支兩委努力的方向。過去,“紙房貢米”種植規模小、產量低,村民單打獨斗,市場競爭力弱。為改變這一局面,2009年,在村支兩委的組織下,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溝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110名村民入股。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免費提供種子,以每公斤不低於4元的價格保底收購,並在水稻種植全程提供技術指導,保障“紙房貢米”種植品質。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正在收割稻谷(紙房貢米)。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村正在收割稻谷(紙房貢米)。

目前,全村共種植“紙房貢米”水稻1000余畝,涉及8個村民組186余戶農戶,畝產水稻500公斤計算,全村可產稻谷500余噸,產值達220余萬元。合作社還輻射帶動九庄鎮雞場村、鹿窩鎮胡廣村和流長鎮龍塘村發展種植水稻500余畝。

“2024年,我們合作社共收購稻谷12萬斤,加工成大米以后,按照市場價6元/公斤的價格銷售,實現銷售總額36萬余元,預計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實現盈利分紅5萬余元。”據息烽縣九庄鎮紙房溝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肖裕昌介紹,“‘紙房貢米’在市場上口碑很好,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產品遠銷貴陽、遵義、畢節以及上海等省內外地區。

生長中的水稻(紙房貢米)。

生長中的水稻(紙房貢米)。

“種糧有奔頭,生活有盼頭 。”有著30多年水稻種植經驗的楊洪毅,在談到水稻種植給自己帶來收益時,難掩喜悅,“去年我家種植了20多畝水稻,收了一萬多公斤稻谷,收入4萬多元。今年我准備再擴大一點種植面積,爭取收入再高一點。”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農民要致富,產業來鋪路。下一步,紙房村將緊緊抓住“產業興旺”的牛鼻子,以“農民增收,村財增收”為目標,把“紙房貢米”產業作為村民增收的突破口,持續深耕“紙房貢米”品牌,突出“土”的資源,“特”的品質,“產”的鏈條,因地制宜發展水稻、高粱等特色種植,讓“一粒米”長出產業振興新希望,為鄉村振興鋪上新“稻”路。(圖/文 雍仕權)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