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惠春潮潤澤黔南 賦能農企振興農村

春潮涌動,萬物復蘇,黔南大地上澎湃著勃勃生機,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忙碌耕作的身影。在這個春耕備耕的好時節,黔南州稅務部門瞄准農資穩供、產業升級等關鍵節點,以高站位謀劃、高標准服務、高效率落實,確保政策“春雨”、服務“春風”精准滴灌涉農產業,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為鄉村振興添薪續力。
穩農資保春耕 稅惠護航“糧草”先行
春耕備耕,農資先行。黔南州稅務部門緊盯農資供應鏈關鍵環節,組建“春耕稅收服務隊”,以“政策上門+服務下沉”模式,為全州農資企業量身定制稅惠“套餐”,助力春耕生產備足“糧草”,不負農時。
瓮安縣稅務局工作人員到貴州四季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宣傳稅惠政策。
在瓮安,稅務部門深入貴州四季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梳理適用的惠農稅收政策,逐項解答政策的享受主體、優惠內容、享受條件等問題,手把手輔導涉農企業高效辦理申領發票、納稅申報等業務,讓企業做稅費政策和涉稅事項的“明白人”,充分感受稅費優惠政策和便捷服務舉措帶來的“暖意”。
2024年以來,該公司享受各項稅收優惠3.76萬余元。在稅惠紅利支持下,公司得以最大程度實現規模化運營,進而實現降成本、穩價格、保供應。
“稅惠政策讓企業輕裝上陣,採購成本降了,我們也能更多地讓利給農戶!”貴州四季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宜洪的感慨,道出了黔南涉農企業的共同心聲。稅務力量正以“潤物無聲”的姿態,守護著黔南春耕的“糧草倉”。
強產業促振興 稅力賦能現代農業
從高空俯瞰龍裡縣灣灘河鎮現代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一個個蔬菜大棚緊密相連,錯落有致地鋪在大地上,為生機盎然的大地點綴了一抹現代化氣息。
都勻經濟開發區稅務局“助農先鋒隊”到企業輔導稅費政策。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龍裡縣以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將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持續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強、做優特色蔬菜產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對此,龍裡縣稅務局積極響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從提升稅費服務質效方面下功夫,為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大稅力量。
“我們的大棚黃瓜種植面積達1200畝,2024年產值達4000萬元。”龍裡聖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郭萬敏表示,生意做大之后,涉稅業務也多起來了,好在稅務局工作人員總會及時上門講解政策、解答疑惑,還手把手地輔導開具發票,為企業發展掃清了涉稅障礙,“現在我們的黃瓜已經賣到了廣州、廣西、湖南等地,年供貨量有3000多萬斤,讓外省朋友也嘗到貴州農產品的好味道。”
據了解,龍裡縣稅務局還建立了“一對一”專員輔導機制,派遣業務骨干深入農業示范園區,為企業在數電發票開具、票種核定、納稅申報等方面提供個性化輔導﹔並收集涉稅訴求建議,及時解決企業稅費疑難,提升企業辦稅便利度﹔同時還為園區企業送上“涉農稅惠一本通”,其中詳細匯編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最新惠農稅費政策,通過面對面宣傳、輔導,確保涉農企業能夠及時、准確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全縣農業產業鏈向規模化、品牌化躍升,擦亮現代農業“金名片”。
富民生增福祉 稅情潤澤一方熱土
“作為小微企業納稅人,近幾年我們享受了很多優惠政策,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在工藝上再做創新與改善,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都勻經濟開發區三聯村韻微茶葉生產基地負責人羅薇說。
龍裡縣稅務局工作人員向農戶發放稅收手冊。
三聯村韻微茶葉生產基地是融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茶葉加工企業,以“基地+農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經過多年合作,村民們和基地早已達成了默契,每年3月底到4月中旬的春茶採摘期,村民都會自主前來採摘,而基地則根據採摘茶葉的類型、重量給村民們支付工資。
小小一片茶葉,關系著茶農增收的“大民生”。都勻經濟開發區稅務局“助農先鋒隊”以“特派員上門+雲端直播”等方式,統籌線上線下各渠道宣傳講解小微企業稅收優惠、農副產品免稅等各項政策,抓精抓細辦稅服務,用助農扶農優惠稅費政策的“春風”吹活茶產業,讓香飄四海的“綠葉子”成為百姓致富的“金葉子”。
“村民在茶園裡採摘、施肥,平均每年能增收10000元左右﹔基地加工茶葉的師傅也是本村村民,每逢茶葉採摘期就到基地負責茶葉生產加工,平均年收入能增加25000元左右。”羅薇說,企業減免的稅額足夠支付整個春茶採摘期間工人的工資,國家的好政策不僅惠及企業,更潤澤一方熱土,有效助力企業減負、茶農增收。
從茶園到車間,從農戶到企業,在黔南的廣袤田野間,處處是稅務部門以“為民初心”書寫的鄉村振興“答卷”。黔南州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黔南稅務將繼續錨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優服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磅礡稅力量,讓黔南大地的“春耕圖”愈發絢爛多彩。(圖/文 楊舒穎、曾妍、曹家豪、楊文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