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陽高新區:向“優”向“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2025年03月24日12:06 |
小字號

營商環境是企業投資興業的土壤,科技創新則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

圍繞“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示范區”的總目標,貴陽高新區堅守“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牢牢把握“高”“新”發展定位和首要職責,瞄准產業、科技、人才三大主攻方向,抓好園區建設、體制機制、項目管理、營商環境四大基礎工程,以深化高新區“五優”(優體制、優規劃、優建設、優招商、優服務)改革為牽引,聚力全區資源向“優”向“新”,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聚集創新要素,全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聚力創新要素匯集

賦能成果轉化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件件實驗物料被有序烘干、打散、粉磨,這是記者3月12日在貴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與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綠色產業技術研究院攜手打造的低碳固碳建材中試基地看到的生產場景。

基地佔地3000余平方米,於去年底建成,建有一條年處理能力1萬噸低碳固碳建材中試生產線,並搭建了功能完備的實驗室,具備產品水分、細度、密度、比表面積等檢測能力,目前已成功開展黃磷渣、赤泥和磷石膏等多種固廢物料的試處理及低碳固碳建材產品試生產,具備規模化中試生產能力,並面向全省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提供代加工、代生產等市場化服務。

貴州綠色產業技術研究院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建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也是貴州省首家企業化自主運營管理的省級獨立法人事業單位。“除中試基地外,該院在引進項目、搭建研發平台、攻堅科研任務、服務企業及申報知識產權等方面均取得部分成果,其中儲備項目68項,成功落地12項,孵化8家科技型企業。成功搭建貴州智能制造技術研發平台、貴州現代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平台、貴州‘雙碳’技術研發平台,打造綠色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貴州節水技術創新中心。”貴州綠色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聖伊凡說,該院還引進3項院士團隊領銜項目、2項國家杰青人才團隊主導項目,斬獲2項省科技廳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申報省科技廳2025年度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申請專利30項,已有9項專利獲得授權。

在貴州科學城科技創新園,像綠產院這樣開展產學研合作、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機構還有很多。作為全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創業”的主戰場、主陣地,園區匯集了眾多創新要素,各要素相互碰撞激發出強大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為區域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這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瓮福技術研究院中低品位磷礦及其共伴生資源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所屬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研究中心、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24年,中南研究院成功入駐園區,其研發的“航空發動機用渦輪盤熱處理殘余應力預測和主動控制”“穿戴式重載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2個項目在轄區落地。同時,全區獲批建設THL貴州創新中心、貴州電子元器件實驗室、貴州省航空發動機轉子結構完整性全省重點實驗室等10個省級以上高能級創新平台。

截至目前,園內集聚研發機構、科技型企業10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2家,專精特新企業1家,納入貴州省上市挂牌后備企業資源庫1家。入駐機構、企業涉及大數據、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現代服務等11個行業。

聚力驅動科技創新

暢通企業融資渠道

為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科創、民營和小微企業,貴陽高新區陸續推出積極的金融政策,打破企業融資壁壘,助力企業“能貸、快貸”,銀行“敢貸、願貸”。

2021年,貴陽高新區獲批成為工信部火炬中心全國“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單位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選單位。全區隨即制定了《貴陽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指標體系》。“‘企業創新積分制’本質上是一個新型政策工具,重點在融資貸款、精准‘科技畫像’、優質企業發現、財政資金扶持、政策精准推送等方面進行應用。”貴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王菁菁說,企業創新積分越高,授信則越高,能撬動的資金也越多。創新積分排名可讓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得到精准識別,政府可據此對企業提供全周期、分類指導,護航企業朝著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隱形冠軍”等方向發展。

2023年,“貴陽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管理平台(2.0)”上線,全區聯合工行貴州省分行、貴陽農商行、貴州銀行等機構圍繞創新積分進行頂層謀劃,推出“企業創新積分貸”等信用貸款產品,建立創新積分的數據共享機制,讓企業可在“指尖”查詢自身的創新能力、創新積分、排名等數據,主動為積分企業增信,方便企業用創新積分兌換相應貸款數額,促進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助力企業關鍵核心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71分,300萬元,利率僅4.4%,創新積分通過模式創新暢通了我們和金融機構的對接渠道,使得企業可以更高效、優質地享受金融帶來的便利。”貴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國靖說。“企業創新積分制”推行以來,有效推動了科技企業對接頭緒多、享受政策難、獲得資源慢等問題的解決。截至目前,“企業創新積分制”已為62家高新企業“貸”來2.1億元。

為進一步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輕資產、無抵押、融資難等問題,貴陽高新區2024年再次出台《貴陽國家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管理辦法(試行)》,這是對2013年全區率先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融資模式的細則補充,更是深化政銀企合作,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政策舉措。全區以政府信用為科技企業增信,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支持,同時,通過風險分擔機制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形成“融資—監管—懲戒”閉環。

除了政策保障,貴陽高新區積極構建產業基金體系,“貴州省航天航空主題鏈基金”“貴州四城科技創新投資基金”“貴州高新創業投資基金”等不斷發展壯大,助推世紀恆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貴州南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匯通華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貴州達沃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即將上市。

未來,全區將通過基金產業交流互動平台,積極與省外投資機構緊密合作,聚焦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及軟件信息服務產業,著力做好基金建、募、投、管、招工作。

聚力便民利企

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立足企業需求側,貴陽高新區以“賦能發展·為您解憂”的“企業之家”為服務支點,深化“貴人服務”內涵,構建起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的政務服務矩陣,用更優營商環境、市場服務護航民營經濟行穩致遠。

2023年,高新區結合“一區四園”的發展格局,設置了“企業之家”1+2服務專區,即以金陽園區政務大廳為主陣地,貴陽國際人才城黨群人才服務中心及貴州科學城黨群服務中心為延伸服務點。2024年,為進一步便民利企,高新區根據貴州科學城擴容升級實際,在貴州科學城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點基礎上,打造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園“企業之家”服務點,將服務觸角延伸至項目一線,把政務服務“五個一辦”“園區事園區辦”“高效辦成一件事”“幫代辦”服務機制等送至企業“家門口、廠門口”。以“政務+園區”的一站式模式,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厘米”,擦亮“服務零距離”名片。

為讓“企業之家”能夠真正圍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全經營鏈條需求提供服務,高新區各部門圍繞企業開辦、項目建設、手續辦理、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市場開拓、人力資源、法務咨詢等全生產要素及全經營鏈條,認真梳理涉企服務事項,形成《貴陽高新區“企業之家”涉企服務事項清單》,在貴州政務服務網發布辦事指南,夯實服務企業的前端和窗口。

同時,按照《貴州省“企業之家”運行機制》要求,初步擬定《貴陽國家高新區“企業之家”聯合服務工作機制》,明確需求分類、收集渠道、處理流程等,形成轉辦督辦、問題協商、分級化解、逐級上報、跟蹤回訪的閉環服務體系,以及各類涉企服務專員工作職責,確保所有涉企服務事項、企業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今年,高新區“企業之家”升級成為1+3“企業服務綜合體”,政務服務大廳集成政務服務、科技申報、金融服務等9大功能模塊,設置開放式洽談區與獨立洽談室,成立企業商務服務中心、企業訴求接處中心及惠企政策兌現中心﹔貴陽國際人才城黨群人才服務中心延伸點,聚焦政企交互,常態化舉辦主題沙龍、人才招聘、政企對接等豐富活動﹔貴州科學城黨群服務中心延伸點,通過下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圍繞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以及項目審批核准和涉稅服務等辦理事項,抽調具體審批業務骨干駐點服務,提供“批前輔導、上門服務”﹔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園服務點,建立集設立登記、政策咨詢、項目申報、融資對接、人才引進等功能於一體的服務平台,以“園區辦+幫代辦”服務模式,提供線上線下咨詢、全程幫辦代辦服務,實現服務事項的集中辦理。

目前,高新區“企業之家”已組建“1+N”服務專員隊伍,“1”即由政務中心人員作為企業服務專員,負責統籌協調、資源整合、任務分配、跟蹤督辦、反饋評價等工作,“N”即由涉企服務部門明確的不同領域業務骨干,根據各自涉及的服務領域,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專業指導服務,把涉企服務從窗口、部門移到項目現場、送到園區一線,讓企業在“家門口、廠門口”能辦事、辦成事。(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雯文、楊蕾)

來源:貴陽日報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