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本土企業首次自主出口生姜大蒜到中東市場

3月19日,一輛滿載26噸生姜、大蒜等農特產品的冷鏈貨櫃在貴陽綜合保稅區正式啟程,經12-15天海陸聯運發往迪拜,這標志著貴州本土企業首次自主出口生姜大蒜到中東市場,為“黔貨出海”開辟了全新通道。
工人正在對生姜進行初加工。
“中國的蔬菜品質好,價格波動小,冷鏈物流保障有力,在阿拉伯國家深受歡迎。”在貴陽綜保區貴州萬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貨物裝卸現場,來自中東的客商瓦卡爾開心地說道。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還會有80—100個冷鏈貨櫃陸續運往中東。這些農特產品包括生姜、大蒜、胡蘿卜、橘子等不同品類,貨物總量超過2500噸。產品到達迪拜后,將由本地貿易商集散到周邊中東及印度國家。
貨物裝櫃。
“公司預計今年的出口額將達到10個億,這些農特產品有很多就來自咱們貴州本土的種植基地。”作為本次出口的運營主體,貴州萬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吳龍華介紹,借助當下穩定的出口銷售,公司基本形成“產地初加工+數字化品控+定制化物流”模式,實現從種植到出口全鏈條標准化管理。
工作人員正在跟中東客商對接。
據了解,貴州萬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於2024年初招商引資入駐貴陽綜保區,主要從事農產品初加工,再結合陸、海、鐵路等交通方式,出口至港台、中東、東南亞及日韓地區,並進口當地本土特色水果。“貴陽綜保區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我們帶來了經營環境的便利,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過去無法解決的難題。”吳龍華說,在貴陽綜保區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解決了很多企業的現實難題,進一步完善了公司進出口手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公司已經形成“出口+進口”雙向貿易格局,2024年累計進出口額突破2040萬元。
即將出口的農特產品。
海陸聯運,從田間到港口的全鏈條品控是關鍵。為保障農產品“鮮達全球”,貴州商儲國際供應鏈創新推出定制溫控方案。“我們根據不同品類設定運輸參數,全程恆溫恆濕,讓溫差波動控制在0.5℃以內。”公司副總經理宋小蓮表示,自去年10月萬輝國際成功實現馬鈴薯自主出口“零”的突破后,企業持續拓展品類,依托日本、韓國、荷蘭等既有客戶網絡,圍繞貴州馬鈴薯、蔬菜、水果等優質農特產品資源優勢,繼續擴大產品海外銷售市場,推動貴州馬鈴薯、精品果蔬等高附加值產品進入全球供應鏈,而貴州商儲國際供應鏈也將一如既往做好冷鏈物流保障,致力讓更多貴州特色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冷鏈貨櫃。
據悉,中東市場對高緯度農產品的旺盛需求,為貴州山地農業帶來新機遇。貴州生姜姜辣素含量達國際標准2倍以上,大蒜素含量高出普通品種30%,疊加綠色認証體系與穩定供貨能力,成為打開海灣國家餐飲市場的“金鑰匙”。貴陽綜保區保稅業務與口岸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月忠表示,接下來,將會進一步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優化保稅物流服務,為企業持續做好服務,推動“黔貨出海”提質增效。(文/圖 陶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