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魅力岩孔:花海、紅韻、匠心和活力

2025年03月18日09:24 |
小字號

春風輕拂,金沙縣岩孔街道迎來了最美的季節。

當溫暖的春風吹過岩孔的田野,這裡仿佛被大自然施了魔法,瞬間變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目之所及,油菜花燦爛金黃,億萬朵小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如同金色的波濤,洶涌而又肆意地席卷著大地。漫步於這片金色花海之中,馥郁的花香縈繞在每一位游客的周身,令人沉醉不已,不禁想要定格下這震撼心靈的美麗瞬間,然而,即便擁有超高像素的鏡頭,也難以完全收錄這扑面而來的絢爛與生機。

不遠處的山巒,雖然尚未迎來玉簪花的盛放,但望著那連綿起伏的山體,已然開始憧憬起夏日的美景。據了解,每到夏季,這裡會有5萬余畝野生玉簪花競相開放,如煙似霧的紫色花朵仿若為大地鋪上了一層華麗無比的錦緞,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夢幻仙境。

岩孔的迷人之處,絕不僅僅在於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它更是一片被熱血與信仰深深浸染的紅色聖地,紅色文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回溯到1935年3月14日,紅三軍團肩負著民族解放的神聖使命,從遵義泮水堅定地邁向這片土地。他們在這裡激情滿懷地宣講黨的先進政治主張,如同一顆顆火種,點燃了民眾心中對光明與自由的渴望﹔召開群眾大會,將土豪劣紳搜刮來的不義之財公平地分發給貧苦大眾,讓公平正義的曙光首次照耀在岩孔的大地上﹔為了這片土地的長遠發展,紅三軍團在這裡成立了臨時蘇維埃政權。歲月悠悠,如今紅軍堡、烈士陵墓等歷史遺跡依然靜靜地矗立著,它們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烽火歲月,成為了后世子孫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燈塔。

岩孔街道青風村村民劉德敏說:“在青風,目前有上百名退役軍人和上百名現役軍人,紅軍堡在這裡,它對我們具有極為重要的承前啟后的意義。我家孩子現在十多歲,就想著長大以后去從軍當兵。紅軍堡的衛生,是由群眾自發組織打掃的。2015年,我們與民政部門對接后,民政部門提供了兩萬元資金,群眾投工投勞,把紅軍堡上面的路道、壩子全都修整好了。當時,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跟著我們挑灰漿,這實實在在地體現了紅色基因的傳承。”

欣賞完爛漫花海,感懷過紅色歷史,岩孔之約還有著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在岩孔上山村,古老的苗族服飾制作技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心靈手巧的村民們,手中的五彩絲線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梭子與繡針的交織穿梭間,山川河流、花鳥魚虫栩栩如生地躍然衣上。它們被陳列在貢茶古鎮的服裝店中,游客穿梭其間,仿佛穿越了歷史與現代的時空隧道,精心挑選到心儀的服飾,將這份承載著岩孔記憶與苗族風情的珍貴禮物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

漫游岩孔,香味扑鼻,除了清新淡雅的花香,更是少不了濃郁醇厚的油香。這裡沿用古老的物理壓榨工藝,精選本地農戶自家種植的優質油菜籽原料,顆顆飽滿,粒粒含香。當榨油機緩緩啟動,巨大的壓力讓油脂汩汩涌出,金黃透亮,沿著槽道匯聚。初榨的油經過多層細密濾網過濾,雜質盡除,純淨無虞。這純正的小榨油,口感醇厚,營養豐富,香飄十裡。

岩孔街道榨油坊負責人蘭啟剛告訴筆者:“最近這幾年,隨著岩孔貢茶古鎮建設起來,我們當地的經濟也被帶動了不少,外邊到岩孔來旅游的游客變多了,加上這兩年玉簪花景區也開發起來了,來游玩的旅客在這兒旅游的同時,看到油菜花成片開放,景色很美,都會過來打卡。我們這裡的榨油坊離油菜花田很近,我每天都在榨油,游客們聞到油香味兒,都跑到我這兒來買油,買習慣了這幾年都會專門跑我這兒來買。”

岩孔的魅力當然遠不止這些。自由翱翔的滑翔傘項目,令向往自由者憧憬,憑借著這裡強勁的山風,從高空振翅翱翔,山川的雄渾、村落的靜謐、花海的絢爛,錯落交織在一起,岩孔的壯美全景盡收眼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熱愛生活者奔赴,火把節、相親聯誼、斗茶大會、非遺展等等,煙火氣十足,儀式感滿滿,賦予平凡日子別樣精彩。還可以賞奇石,品香茗……

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岩孔正敞開熱情的懷抱,迎接更多游客前來探尋它的每一寸神奇與美好。(金沙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