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科技賦能 密織森林安全防護網

隨著春季氣溫逐步回升,森林火災進入易發期。為有效應對森林火災風險,羅甸縣通過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防控體系,全面落實火源管控、智能監測、應急保障等舉措,切實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全力守護綠水青山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木引鎮水井村村干部、護林員在林區巡查。
近日,在羅甸縣木引鎮水井村森林防火二號基地瞭望點上,值守人員一邊用喇叭不斷循環播放森林草原禁火令,一邊對轄區內的田頭地頭以及林區展開巡查。與此同時,護林員也在各自負責的林區裡認真巡查,確保發現火情能第一時間處置和上報,全力守護林區安全。
“現在我們護林員全員在崗,確保點上有人值守、林區有人巡邏,村‘兩委’干部到田間地頭巡查並上門打招呼,向群眾宣傳防火知識,讓老百姓參與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來,讓大家把森林財產保護好。”木引鎮水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勝介紹道。
木引村村干部利用無人機對林區進行巡查。
“天氣干燥,現在禁止放火,違規用火罰款200元到3000元,引發山火要坐牢。”在木引鎮木引村,村干部在村委會門口嫻熟地操作著無人機,對林區進行全覆蓋日常巡查,實時監測林區情況,確保發現煙霧、火點等火災隱患時第一時間處置。
“我們村在每天重點時段,對林區進行全覆蓋的巡查,發現火災隱患及時利用無人機進行喊話,杜絕違規野外用火的發生。在巡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鄰村有違規野外用火情況,也會及時把消息推送到鄰村,讓他們及時處置。”木引鎮木引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羅孟飛介紹,無人機巡林具有高效、靈活、覆蓋面廣的優勢,彌補了人工巡山的盲區。配置無人機之后,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大大提高了防火工作的精准性和時效性,真正做到火情“早發現、早處置”。
木引鎮地處羅甸縣西北部,森林面積達16.58萬畝。森林草原防火期以來,木引鎮著力強化火源管控,通過全覆蓋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敲門行動”,精心制定科學有效的森林防滅火預案,加強人員巡查、完善防火物資配備、運用先進技術等舉措,積極構建“人防+物防+技防”防火模式,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火牆”,保障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入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
“進入防火期以來,我們協調多方力量,通過進村入戶開展政策宣傳、加大巡山頻次、嚴查進山路口、延長值守時間等,嚴厲制止違規用火行為。”木引鎮林業工作負責人羅紱新介紹,木引鎮還根據轄區地形地貌特點,設置10個瞭望點,備好各類應急物資,加強防火應急演練,並借助無人機開展林區巡查,積極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工作體系,全面嚴防死守,全力實現“零火情”目標。
木引鎮森林防滅舉措只是羅甸縣森林防滅火工作的縮影之一。據了解,去冬今春重點森林草原防火期以來,羅甸縣切實抓好統籌調度、監測預警、火源管控、應急准備、宣傳教育等森林防火工作。目前,在全縣384個防火卡點的基礎上,增加瞭望點10個,組織開展森林草原防火能力提升培訓2期,開展“敲門行動”3萬余戶,召開田坎會、院壩會等600余場,張貼海報2000余張。縣級儲備森防物資9116件,各鄉鎮級儲備物資10602件,村級儲備物資13575件。此外,羅甸縣綜合利用1架直升機、27高位監控、79卡口視頻監控、81架巡護無人機、146個塔台瞭望點等手段,進一步強化火情監測預警能力,逐步形成“塔、空、地”三位一體監測防滅火布局,筑牢森林防滅火安全屏障,全力守護綠水青山。(圖/文 王冬至、陳由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