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劍河:“朝夕服務”解鎖幸福密碼 溫暖“一老一小”

2025年03月13日14:15 |
小字號

劍河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思源社區,黨建引領下的創新服務模式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社區聚焦“一老一小”群體需求,通過精細化、常態化的“朝夕服務”,破解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的“幸福密碼”,讓4800余名新市民在“家門口”收獲獲得感與歸屬感。一幅“老有所樂、幼有所育”的溫暖畫卷正徐徐展開。

2025年社區。楊家孟 攝.JPG

2025年社區。楊家孟攝

朝迎旭日,老人活力開啟新一天

清晨,仰阿莎街道思源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老吾老驛站裡熱鬧非凡。社區志願者雷萌正帶領著一群老人在廣播體操的旋律中晨練。大家抬手、彎腰、踢腿、轉身……精氣神十足。晨練結束,在志願者的陪同下,老人們玩疊疊樂趣味游戲、非遺手工、剪紙手工……開啟一整天精彩的“玩樂”生活。

在玩樂區,嶄新的游戲道具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們屏氣斂息,小心翼翼地用游戲道具堆出漂亮圖形。非遺手工區更是熱火朝天,志願者熟練地示范著折紙技巧,老人們則專注地調整著千紙鶴的折痕,盡管手指微微顫抖,但眼神中滿是認真。另一邊,彩紙在老人手中一折一剪間,立體“喜”字躍然眼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心得,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

2月25日,在劍河縣思源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老人們在休閑娛樂。楊家孟攝

2月25日,在劍河縣思源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老人們在休閑娛樂。楊家孟攝

“冬天烤火別大意,燒煤燒炭有毒氣,保持通風要牢記,平安取暖無憂慮。”安全課堂上,志願者用朗朗上口的口訣,把取暖安全知識講得生動有趣。結合實際案例,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都說這課既長知識又趣味多。

“每天,大家就湊攏來這兒,有的繡花、有的打鞋墊、有的打牌、聊天、唱歌、看電視,老師照顧得特別周到,我們覺得特別幸福,感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社區居民楊代芝開心地說。

12月31日,搬遷群眾在劍河縣思源社區參加慶元旦迎新年活動(資料圖)。楊家孟 攝.JPG

12月31日,搬遷群眾在劍河縣思源社區參加慶元旦迎新年活動。楊家孟攝

下棋、聊天、學手工、長知識……老人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此外,社區還會定期或不定期上門看望獨居老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為了讓社區老人擁有更多的獲得感,社區創新推出“自己人服務自己人”舉措。

“老人們來到站點,也能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也發展了老人志願者隊伍,讓他們自己去服務自己,讓他們更愛來這邊。”思源社區老吾老驛站工作人員雷萌說。

暮靄降臨,孩子歡樂時光持續不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除了服務好老人,孩子也是社區關注的對象。在社區的“四點半課堂”,五彩牆面、嶄新玩具圖書、豐富健身器材,這兒就是孩子們的歡樂天地。每天下午放學后,孩子們都准時“打卡”。這時志願者就會化身為“老師”輔導孩子們寫作業,帶著他們做手工、畫畫、玩游戲和開展科普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拓寬了他們的學習視野。

2月25日,劍河縣思源社區“四點半課堂”,社區志願者陪孩子們做手工。 楊家孟 攝.JPG

2月25日,劍河縣思源社區“四點半課堂”,社區志願者陪孩子們做手工。楊家孟攝

學生祝佳穎開心地說:“平時爸爸媽媽都去上班,我在這裡有老師輔導作業,放學、寒暑假都會來,老師陪伴我們,很快樂也很開心。”

對於孩子們來說,社區裡的“四點半課堂”是課后的好去處,是成長的避風港。2019年初,劍河縣陸續在3個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開辦了“四點半課堂”,完美解決孩子放學后、家長下班前的“管理真空期”,把隔代教育難、安全隱患大這些難題都一一化解。

“思源社區是搬遷社區,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既然他們來到這裡,我們都盡可能多地給予他們陪伴和關愛,讓他們在健康快樂中茁壯成長,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志願者唐燕菲說。

精准服務,共筑社區溫馨港灣

為了進一步優化養老育幼服務供給,讓“一老一小”服務更加貼心,社區專門建立了詳細的人員信息檔案,精准掌握居民需求,進而量身定制服務內容。同時,社區還通過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活動、親子活動、慰問老人等活動,積極引入社會組織、愛心企業,不斷豐富服務資源,為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碼”。

搬遷群眾在劍河縣思源社區參加慶元旦迎新年活動(資料圖)。楊家孟 攝.JPG

搬遷群眾在劍河縣思源社區參加慶元旦迎新年活動。楊家孟攝

“社區一直致力於‘一老一小’服務,開展的多元化活動深受居民歡迎。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整合更多資源,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努力把社區打造成更加溫馨的港灣。”思源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紀大劍說。

在思源社區,幸福無需密碼,老有所樂、幼有所托,便是生活最美的模樣。“一老一小”朝夕服務,不僅是劍河縣保障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動縮影,更為構建和諧社區、推動劍河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溫暖力量。(圖/文 楊家孟、張碧桃)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