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個公辦高職殯葬專業來了

近日,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發布招生計劃,新增口腔衛生保健專業和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兩個專業。其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作為全國鮮有的專業被業界關注。
從招生計劃上看,此番招收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屬於基礎醫學部,學制3年,計劃招收50人。其中,中職畢業生40人、高考生10人。
該專業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讓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逝者進行殯葬服務。其核心課程包括現代殯葬禮儀、殯葬業務接待與洽談、現代殯葬應用解剖、現代遺體防腐技術、現代遺體整容技術、殯葬文書寫作、墓地管理與服務。
“學生要有責任心”
“除了學習技術之外,殯葬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從這一點出發,我覺得這個專業的學生首先要有責任心。”貴州護理職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負責人代世嗣介紹,殯葬專業學生除了要學習遺體防腐、遺體整容等“技術”之外,還要學習殯葬禮儀、殯葬業務接待、殯葬文書寫作等“文化”內容,因此,報名的學生不僅要有責任心和較好的心理素質,還得有從事殯葬行業的情懷。
貴州護理職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教師。
代世嗣說:“殯葬行業比較特殊,其中涉及殯葬禮儀策劃、主持、家屬臨終關懷、哀傷撫慰等工作。我們的課程設置就是要培養學生‘愛眾親仁、視逝如親’的道德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據介紹,貴州護理職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教師團隊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和行業經驗豐富的殯葬行業專兼職教師專家共同組成,專職教師13人,均為“雙師型”教師,兼職教師3人。該專業配備了必需的教學儀器和設備,支持學生進行包括殯葬禮儀形體訓練、遺體收殮、防腐、整容等在內的多樣化實訓課程。同時學院還與省內外多家殯儀服務中心、陵園等機構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
優化整體專業布局
2024年,在實現“十四五”規劃關鍵節點上,貴州護理職院貫穿“出生、疾病、衰老、臨終”“全”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文化”為指引,構建“匠心仁術”文化育人品牌。
學院人體生命科學館。
圍繞生命周期,該院開設的專業覆蓋母嬰照護、成人照護、康復保健等領域。同時對接典型崗位群,組建了以護理專業為核心,助產專業為支撐,康復治療技術為特色的護理專業群。
此外,貴州護理職院還以“敬畏生命”為指引,利用人體生命科學館培育復合型人才。場館與助產、護理、養老等專業結合,根據專業分層實施,引導學生感恩生命、守護生命、敬畏生命,取得良好成效。
此番新增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進一步完善優化了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文化”服務體系。
貴州護理職院相關專業教師介紹:“隨著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很多人在親人去世之后會選擇傳統喪葬禮儀之外的殯葬方式,殯葬專業的開設,也是為了滿足這一行業的人才需求。”
“小眾”專業背后的大民生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殯葬工作屬於民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最貼近民眾的工作之一。
殯葬作為“小眾”化的專業,因為其特殊性,總是容易引起關注。2024年6月,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為基礎設立民政職業大學,隨后民政職業大學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其中一個專業便是“現代殯葬管理”。自此,全國首個殯葬職業本科專業誕生。
實訓課教學。
國產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中,作為女主角的殯儀館化妝師說過一番話:殯葬行業之所以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處理逝者的遺體,更是為了告慰生者的心靈,去撫平傷痛,讓他們看到親人在死亡中所獲得的尊嚴和平靜。
殯葬行業有極強的文化屬性——它既承載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又連接了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導社會風氣、塑造社會觀念的重要作用。要報名這一專業的學生,責任心和耐心必不可少。
專業后面鏈接的,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市場。數據顯示,中國殯葬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2000億元增至2022年的3102億元。老齡化加速推動了殯葬服務需求的顯著增加。
另一方面,是殯葬行業相關人才的缺口。民政職業大學在全國調研的數據顯示,殯葬行業從業人員十分緊缺,且現有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夠高,限制了殯葬行業服務質量的提高。
就貴州本土而言,貴州護理職院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屬全省公辦高職院校首個。貴州省殯葬協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殯儀館93家。2021年最新一次(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貴州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據了解,貴州護理職院此次面向中職畢業生招收40人,后面還將面向高中生招聘10人。(文/圖 侯幫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