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小天麻”種出“大產業”

初春時節,走進貴州威寧自治縣哲覺鎮貴州馳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天麻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為天麻種植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有的在育苗基地裡,小心翼翼地採收著天麻種子﹔有的在大田基地裡,鉚足干勁種植天麻﹔有的穿梭於郁郁蔥蔥的林間,進行林下種植和管理……整個基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務工群眾將剛採收的天麻種子准備集中送往種植基地。
說起天麻,這可是上好的補益藥材。它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氣候得溫和濕潤,土壤要疏鬆、排水還得好,海拔最好在2000米-2600米之間。素有“林海哲覺、中藥材之鄉”美譽的哲覺鎮地處威寧自治縣南部,林地面積達27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4.6%。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皆是青鬆,到處皆是綠水青山,簡直就是個天然大氧吧。林下的腐殖質土、枯枝爛葉,還有豐富的蜜環菌等有益微生物,非常適合天麻生長。
務工群眾正在天麻種植基地進行大田種植。
近年來,哲覺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出了“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貴州馳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和透氣的土地,大力發展大田和林下天麻種植,讓周邊農戶來務工、參與種植,帶領大家一起掙錢,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基地從2023年就開始種天麻,去年種了800多畝,平均一畝能產1300斤,畝產值達35萬元,總收入達400多萬元。今年,在哲覺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公司打算種植1600余畝,其中大田種植400余畝,林下種植1200余畝,覆蓋公平、大橋、對格、鐵廠、菁竹5個自然村。從元月份就開始種,現在已經完成80%,預計3月份就能全部種完。”貴州馳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指導員李培波,一邊指導村民種植,一邊高興地說,“現在是用工高峰期,一天能有100多人干活,平時也有40到50人。從移栽、管護到採收,一年下來,用工總量能達2000多人次,光務工工資就發了200多萬,還帶動了50多戶小規模種植戶一起種植,效果特別好。”
務工群眾正在天麻種植基地進行林下種植。
自從基地開始種植天麻,周邊很多村民都來務工、種天麻。大家不僅掙到了錢,還學到了實實在在的種植技術。如今,在基地的帶動下,小規模種植的農戶已越來越多。公司培育的天麻種子,大多都賣給了他們,質量有保証,還省了運輸成本,大家種天麻的積極性更高了。
“我在基地種天麻都半年多了,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塊錢,還學到了種植技術。今年我從公司買了些種子,自己種了3畝左右,也想跟著大家一起發家致富。”在箐竹村務工的村民崔桂梅,一邊干活一邊開心地說。同樣在紅鬆村務工的村民卯郎秀也笑著說:“我在基地干了一年多了,平時育花粉、培菌床、下種,秋收的時候幫著採收天麻,一天能掙90多塊,還管一頓午飯。離家近,既能照顧老人小孩,又能掙足家用,真是太好了。”
優質天麻種子。
“小天麻”還真成就了“大產業”。如今,天麻種植已經成了哲覺鎮的“招牌產業”。不過,這只是哲覺鎮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哲覺鎮黨委書記肖林介紹,近年來,哲覺鎮充分發揮“黨委統籌、支部領辦、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四級聯動體系作用,依托“北中藥、南水果”的產業格局,撬動“長短結合、多點支撐”的“2+N”產業矩陣,已成功走出了一條“組織強、產業興、百姓富”的產業振興之路。
優質天麻種子。
“目前,哲覺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預計產值能突破2.3億元,帶動每戶增收超過5000元。下一步,我們打算動員更多群眾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把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讓全鎮的天麻等中藥材走出大山,走進全國,沖向世界。”肖林滿懷信心地說。(文/圖 羅喜貴、毛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