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菜地”變“金飯碗” 綏陽金字壩雪裡紅產業助農增收

清晨,金色的陽光洒在綏陽縣風華鎮金字壩區的田野上,綠油油的雪裡紅在微風中搖曳,顯得格外生機勃勃。40余名村民早早來到田間,手持農用器具熟練地收割著成熟的雪裡紅。
村民採收雪裡紅。
“我們早上7點半就過來了,要採到下午5點半,這段時間就要忙著採收完。”當地村民葉付琴大娘忙活著說道,“我們已經收了三四天了,這個活簡單,每天有80塊錢的工資,之前育苗的時候我就在這裡干,離家近,又可以找點零花錢,還是不錯的。”
村民採收雪裡紅。
雪裡紅,又稱雪菜、雪裡蕻,屬十字花科蔬菜,其營養價值高,還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風味,深受消費者喜愛。雪裡紅還是制作榨菜、梅菜扣肉等的重要原料,市場需求大。據悉,雪裡紅生長周期短、產量高、見效快、病虫害少,被種植大戶規模化種植。其生長習性耐熱性較差,耐寒性較強,更適於秋季栽培,金字壩區的自然地理特點正適合該蔬菜的種植。
航拍村民採收雪裡紅。
“這邊交通方便,水資源也比較豐富,土地也平整肥沃。我們從去年的9月份開始育苗,種有600多畝,預計今年3月底收割完畢,總產量在2000多噸,收入大約在200萬元。”來自浙江的余志娥是去年村裡引進的種植大戶,第一次落戶綏陽試種成效初顯,還為當地解決了不少靈活就業人員,她說,“從育苗、栽種到採收預計可吸納人工6000人次,工資達40萬元。”
航拍裝車。
晨光熹微到日上三竿的勞作,在田間織就了獨特的幾何畫卷。收割后的雪裡紅被整齊排列在壟台上,其根莖呈嫩黃色,與未被採收的翡翠色植株形成鮮明對比。另一邊近10名工人忙著在壟間捆扎、搬運、裝車,新鮮的雪裡紅將被運往鄰縣加工廠,加工為成品銷往全國各地。
雪裡紅基地。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綏陽縣風華鎮金字村因地制宜,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在壩區以高粱+油菜+蔬菜接茬輪作,面積達2000多畝,讓“冬閑田”變“增收田”,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文/圖 潘婭、王澤熙)
村民們在裝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