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馬場鎮鬆林村:盤活閑置土地 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貴安新區馬場鎮鬆林村的陽光親耕自然營地內,負責人馬坤正緊鑼密鼓地升級戶外體驗補充項目,力求為即將到來的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游玩體驗。
據營地負責人介紹,這裡去年就申報成為了研學基地,開業以來長期與學校、研學機構、藝術機構、體能訓練機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也是貴州醫科大學唯一的戶外教學點。研學基地目前主要涵蓋了農耕體驗、自然探索、自然教育、森林學校、戶外拓展、陽光小勇士在地文化挑戰賽、非遺手工體驗、團建拓展等七個方面的內容,利用鬆林村天然的生態優勢,讓游客從自然、文化、成長等多維度進行互動體驗。
航拍鬆林村。
從雜草叢生的一片荒地到現在小有名氣的研學基地,從一開始口碑積累到現在不斷擴展行業領域,研學基地的發展變化馬坤歷歷在目。
“過去這裡是每年都要用火燒好幾回的地方,房子也破破爛爛的,通過一點點的建設成為現在的模樣。”馬坤說,去年人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接待700到800人。天氣暖和我都會帶客人去村裡面走走,看看清華林、棧道,還有徒步、探洞的路線。村裡能拓展的項目很多,還可以到農戶家採摘新鮮的玉米、西瓜、葡萄…….根據游客的不同需求打造不同的游玩路線。
今年,在村委與研學基地共同合作下,推出了新的文旅項目——共享農場。共享農場充分利用村裡閑置的農田資源,游客隻需支付押金就能在30㎡專屬土地裡自行耕種,免費體驗農耕樂趣。期間可以選擇半托管或是全托管服務,其中包括專業團隊澆水除草,形成生長記錄以及代種代收,每月配送5kg新鮮蔬菜等服務。另外還可以選擇監控服務,遠程查看作物成長。
共享農場不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參加體驗項目,而且持續時間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貫穿全年,成為近郊游的更優選擇,讓游客不僅能在耕種體驗的過程中感受自然教育的理念,還能欣賞自然景色,帶動觀光旅游。
鬆林村研學基地。
“就是依托親子研學基地,免費贈送游客一塊地,有時間有精力自己來種,也可以托管。這不僅能讓撂荒地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吸引游客來到村裡游玩,帶動旅游消費,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村民還能就近務工,增加額外收入。”貴安新區組織人事部駐村干部黃方順說。
鬆林村自然旅游資源豐富,緊鄰紅楓湖,山水相依,風景優美,一直以來是露營游玩的好去處,每年都吸引著不少游客自發前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讓鬆林村有了更多的發展契機。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鬆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鬆海表示今年將聚焦“四塊地”“四大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農旅、文旅、旅居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完善公共設施建設,用更好的服務、更豐富的文旅項目提升游客體驗,從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我們的發展定位是農旅結合,盤活兩塊地。一是利用閑置宅基地發展民宿,二是利用撂荒地開設共享農場,拉動旅游消費,從而助推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吳鬆海說。
據了解,鬆林村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新嘗試,多渠道壯大村集體收入,已經連續兩年為全村村民分紅。2024年,通過異地開設農資店、與濫壩村合作辣椒加工,發展“飛地經濟”、與益佰制藥中草藥公司、陽光親耕公司、紅湖灣民宿等開展合作,支持村內企業發展,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1.7萬元,完成年度目標103.4%,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村集體發展的實惠。
談及今后的發展,陽光親耕負責人馬坤充滿信心地說:“鬆林村自然環境好,硬件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今后我們將繼續升級產品和服務,發揮好模范帶動作用,讓這塊地形成規模效應,聚集更多的人來這裡旅游。”(文/圖 田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