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縣:“三舉措”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陣地

近年來,普定縣秉承“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努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扎實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強要素保障,夯實心理教育基礎。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局等部門聯合組建成立了全縣中小學心理健康專家指導委員會,在縣域內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科中心團隊、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團隊,各學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配備了專兼職心理教師為心理健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力量。二是強化培訓指導。開展各級心理健康培訓,2025年以來,開展防性侵、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操作系統等培訓一百余場。聯合縣衛健委、婦聯、團委、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社會各界力量,按照相關制度,開展聯合行動,共同守護師生心理健康。三是加強設施保障。配備心理咨詢室、游戲室、“開心屋”等功能室,為有效開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完善“四位一體”心理教育模式,做實心理教育功夫。一是開足開好心理課。落實中小學校每兩周要開設不少於1課時、中等職業學校每學期不少於10學時的課時標准﹔整合心理健康資源,精心打造示范課程,引導學生科學認識青春期變化,有效應對心理困惑。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開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動、心靈成長故事評選、“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等心理健康科普講座。三是做好心理篩查和心理輔導。開展師生心理健康靜態篩查和動態監測,建立“一生一檔”和跟蹤工作。開通學生心理咨詢、家庭咨詢渠道,開展特殊學生家訪,及時轉介異常心理狀況的學生至心理專科醫院診斷和治療。四是健全心理危機干預策略。完善學生心理健康“三預”工作機制,印發《普定縣教育系統心理健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等系列文件,提升學生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和干預能力。落實包保干預工作,力保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做出迅速反應、有效處置。
探索校家社共育,拓寬心理教育陣地。在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導作用的基礎上,挖掘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功能和資源,拓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共同體。一是構建互動成長模式,強化家庭學校學生聯結。學校為家庭提供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落實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從學生的反饋中發現家庭教育的問題,針對性設計家庭教育的重點內容。二是健全領導工作機制,打造專業家庭教育隊伍。將家庭教育指導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教師業務培訓,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隊伍,聯合所有力量層層落實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三是實行線上線下結合,拓展渠道學習教育方法。召開家長會,引導家長樹立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建立家長微信群,聯合醫院、社會公益機構和網絡培訓機構的力量,開展線上學習和線下培訓,共同營造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普定縣教育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