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階段就跟著高校導師做科研 55名中學生入選貴州省“中學生英才計劃”

2月22日,2025年貴州省“中學生英才計劃”啟動儀式暨師生見面會在貴陽舉行。貴州省“中學生英才計劃”旨在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知名專家的指導下參加為期一年的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讓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中學生脫穎而出,促進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相銜接,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后備力量。
2025年貴州省“中學生英才計劃”啟動儀式暨師生見面會現場。
“我從小就喜歡看科普讀物和科幻小說,對物理學科非常感興趣,很開心能入選英才計劃,希望能夠提高我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來自銅仁一中的學生曹詩雨說。
貴州大學昆虫研究所所長、教授 乙天慈。
據了解,貴州省中學生英才計劃不與高考挂鉤,堅持非功利化,確保學生參與培養的主要動力是對科學的興趣和挑戰。入選導師以本領域領軍人才和獲得相關科技、科研獎勵的名師專家為主,學生要求相應學科成績排名靠前,經過學科潛質測試,導師面試等環節遴選后入選。
中國科學院地化所研究員王訓說:“我的研究方向是關注全球變化性的一些重要污染物怎麼去影響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希望能帶著我的學生走進實驗室,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感受科研氛圍,培養系統的思辨邏輯能力。”
貴州理工學院理學院副院長 張世功。
貴州理工學院理學院副院長張世功的研究方向是聲學,這是一門結合物理和計算機的交叉學科,他表示,希望通過英才計劃培養學生在聲信號處理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讓他們了解如何使用前沿科技去改變生活。
貴州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泳濱介紹:“今年的工作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擴大了實施學校的覆蓋范圍,培養單位也更加多元化,新增了科研院所和相關協會。選拔數理化以及信息技術、生物等專業成績優異,有濃厚科研興趣的學生。今年有貴州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地化所和相關省級協會38位導師對55名學生進行培養。”
貴州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楊泳濱。
貴陽一中丘成桐少年班學生張萸文說:“我選擇的是物理學科,希望能夠在了解到基礎知識之后觀摩實驗室的實驗方法,真正參與到導師的課題研究當中。”
貴州大學昆虫研究所所長、教授乙天慈說:“‘中學生英才計劃’培養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個性化,需要我們考慮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固化,考慮和學生知識結構的有機融合,相互補充,設置一些探究式和開放式的課程,從而更全面地去培養學生的科學家精神。”(圖/文 孫藝瑗、申能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