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創新“碳”路實踐 助推生態優勢轉化

優勢,通過林業碳匯試點、碳票發行、司法碳匯助力生態修復等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還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把“森林碳庫”打造成為富民增收的錢庫,助推生態優勢轉化,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一是創新工作機制,把握深化改革方向。黔東南州林業局成立了由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定期跟進國家、省級碳匯政策動向,研究黔東南林業碳匯開發建議,提出年度工作計劃報局領導班子審議。完成了2022年劍河縣為林業碳票開發及質押融資、2023年探索國家儲備林與樹種結構調整相融合的林業碳匯發展模式、2024年林業碳匯(CCER)項目開發試點等工作部署及項目建設工作。
二是創新政策引領,督促改革落地落實。加強向地方政府匯報,形成專題紀要安排,積極協調出台有關林業碳匯政策,在各方共同爭取和努力下,先后出台《劍河縣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關於開展林業碳匯質押貸款業務試點的通知》《關於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碳匯檢察工作的實施意見》《劍河縣林業碳匯案件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建立林業碳匯案件辦理協作機制的意見》《關於開展認購林業碳匯替代性補償工作的指引》等地方林業碳匯新政,為林業碳票開發、質押融資、司法認購提供了政策依據。
三是樹立結果導向,突出改革取得成效。首先大力開發林業碳票。對接推動銀行保險部門,探索採取質押型、增信型、混合型等融資方式開發金融產品,構建森林保險與碳匯質押、碳匯融資相結合的“碳匯+保險+金融”體系,把“碳票”變為“鈔票”。2022年6月,劍河獲得黔東南州首張碳票面額為1700萬元,獲得貸款1000萬元,帶動300余戶群眾增收。2024年4月台江、劍河、丹寨3縣共3個項目獲得第一批貴州省林業碳票簽發,簽發減排量22703.99噸,預計交易價值200萬元以上。其次協調推進司法碳匯認購。涉林刑事案件在《認罪認罰具結書》《碳匯認購申請書》《碳匯損害補償鑒定意見》的條件下,由犯罪嫌疑人和林業部門簽訂《碳匯認購協議書》,實現林業碳匯司法認購交易。截至目前,全州累計出具涉林案件認購意見書54份,涉及林地面積1877.5畝,涉及認購金額165.12萬元。再次推動林業碳普惠。劍河縣以碳匯交易運營中心為紐帶,暢通森林資源與資本的轉換渠道,聚焦劍河縣低收入林農,開發“低收入群眾碳匯造林項目”,推動“資源”變“資本”,將涉及林業160戶貧困戶低收入人群,依據項目開發當期CCER價格指數(復旦碳價指數),由劍河縣林工商公司出資收購160戶低收入農戶的“碳票”,發放碳匯交易額96萬元,帶動160戶戶均增收6000元。(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