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2025年02月21日15:17 |
小字號

綠色為導向,既是工業題中之義,又是發展之要。多年來,銅仁市始終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工業發展全過程,而大龍開發區作為全市工業發展的核心區,以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為支點,構建起一條“含綠量”與“含金量”並重的工業發展新賽道。

走進匯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萃取車間,一塊塊硫化錳渣在生產設備裡,經過一系列特定工序后,提取出鎳、鈷、錳等有價金屬,剩余的廢渣將運往水泥廠作為生產材料。

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匯成研發團隊經過30余年對電池材料的理解,在高純硫酸錳以及四氧化三錳還有電池材料的回收,特別是錳渣的回收,在電池材料領域技術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突破,近五年獲得了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為大龍甚至貴州省電池材料領域的產業鏈做出了一部分貢獻。”匯成新材料公司董事長助理董雄文介紹。

據了解,匯成新材料已建立“原錳礦——工業硫酸錳——電池用硫酸錳——鋰電池用四氧化三錳——高端錳酸鋰”產業鏈,結合公司的錳渣綜合利用技術,構建起具有公司特色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產線每日可處理硫化錳渣約200噸,產出約20噸錳金屬量和1噸鎳鈷金屬量,生產過程中,可降低原料成本22%、用電消耗降低90%、耗水量降低50%。

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同樣位於大龍工業園區的中偉循環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回收的廢舊金屬材料正在實現變廢為寶的華麗重生。工人們一絲不苟地操作機器,分裝產品,車間內呈現一片盎然的生產場景。

“作為國內少數、貴州首家獲得工信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雙資質的綜合回收企業,中偉循環已在貴州銅仁建成‘電池拆解-梯次利用/破碎分解-綜合回收再生’的全流程生產體系,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材料循環體系。中偉在回收工藝、鎳鈷鋰收率、溯源管控等方面均達到國家循環再生標准,再生的鎳鈷原料廠內循環直接匹配前驅體生產,碳酸鋰供應至下游正極材料客戶,建立起綜合性的全流程閉環服務能力,為貴州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綠色動力。”中偉銅仁(上市主體)產業基地總經理陳大方自信地說道。

2024年,在“產業生態化”戰略引領下,中偉循環回收業務持續發力,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線全面達產達效,全年處理退役電池當量超5萬噸,減少碳排放約20萬噸,進入2025年,中偉循環將以貴州為核心,持續深耕回收業務領域,推進產業閉環建設,以積極主動、負責任的態度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可循環的新能源材料產業生態。

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銅仁向“新”向“綠” 突圍新型工業化賽道。

“2025年,我們將以深化‘無廢園區’為抓手,在綠色循環發展、項目建設方面力爭取得新成效。推動星茂一期快速達產,推進紅星電子廢舊鋰電池再生利用生產線建設項目、匯成新材料三期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強化服務,保障中偉、匯成新材料(等)企業穩定運行,指導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各類支持資金,推動項目建設,支持企業發展。”大龍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黃波說。

目前,銅仁已聚集中偉、凱金、匯成等17家新能源企業,形成從錳礦開採到電池回收的完整產業鏈。新質生產力崛起,綠色動能澎湃激蕩。銅仁將持續全力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全市產業綠色化水平,讓守護綠水青山變成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強音。(圖/文 曾明、吳碧艷)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