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東西部產業協作結碩果 共筑發展新引擎

自金灣區結對習水縣以來,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向著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拓展,尤其是產業協作蓬勃發展,共同創造出攜手並進、碩果盈枝的振興畫卷。2024年,協作資金3507萬元,覆蓋項目14個,其中產業配套基礎設施項目2個,投入資金300萬元﹔產業協作項目6個,投入資金2475萬元,產業佔比70.57%。
習水:東西部產業協作結碩果 共筑發展新引擎。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水縣地處川黔渝結合部樞紐地帶,境內屬中山峽谷地貌,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差異大,不同區域立體氣候明顯,多類型農牧業生產的條件優越,是優良山羊品種黔北麻羊和酒用有機高粱的主產區。
發展黔北麻羊特色產業
正值冬季羊肉熱銷時期,在貴州容成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熟練地清洗、切片、炒制……忙中有序。
貴州容成農牧公司工人在車間進行羊肉切片。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面對龐大的工作量,容成農牧的生產線依然游刃有余。原來,早在2023年,容成農牧獲得東西部產業協作資金112萬元用於設施設備的建設完善,進一步優化麻羊精深加工業務,走出長足發展的“羊”關大道。
習水縣緊抓粵黔東西部協作機遇,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創新性構建“聯政策,聚合力﹔聯資金,聚資源﹔聯人才,聚能量﹔聯企業,聚品牌”的“四聯四聚”機制,通過制定並實施《習水縣黔北麻羊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組建專業團隊開展提升養殖戶技術水平與產業創新能力以及資金注入與資源整合等多種舉措,實現了黔北麻羊產業規模、品質與品牌的全面提升,讓黔北麻羊成為習水產業名副其實的“領頭羊”和“致富羊”。
壯大酒用高粱優勢產業
每到高粱成熟季,習水縣隆興鎮集鎮高粱收購點總是人山人海,新建成的高粱倉儲收購站總儲量達1000噸。“倉儲距離近,減少了我們的運輸費,交售高粱方便快捷,我們享受到了真真正正的實惠。”隆興鎮永勝村村民羅太興高興地說。
隆興鎮倉儲堆放的高粱。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水依托近40萬畝有機認証地塊,布局了28萬畝高粱種植,打造出標准化、專業化的優質醬酒原料“第一車間”。通過習水縣紅景商貿有限公司專職負責酒用高粱收購,新增高粱倉儲項目建設為支撐的配套服務,推動酒用高粱產業規模化、標准化、集群化生產格局形成,實現酒用高粱優產優質優效益。
據悉,習水成功整合東西部協作資金與財政銜接資金共計5300萬元,用於新建7棟高粱倉儲設施,特別投入975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專項採購高粱深加工所需的配套設備。培育並引進了81家企業(合作社),高粱產業總產值達到了4.6億元,有力助推高粱產業壯大發展。
完善產業集群全鏈條
在習水縣良村鎮大安村農特產品工業園區內,黔道食品有限公司對麻羊進行初深加工,通過現代化“中央廚房”,從鮮肉炒制到成品包裝,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按照精細化、標准化操作。每年在這裡加工、銷售的麻羊就達10多萬隻,產值近1億元。
良村鎮大安村農特產品工業園區。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水不斷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高效實施全產業鏈建設,重點通過農特產品工業園區,加大力度對農業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基地建設、新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進行支持,聚焦主導產業建鏈、加工流通延鏈、園區集群壯鏈、融合發展優鏈,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目前,農特產品工業園區已成為遵義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農產品加工集聚示范區,形成推動農業增值增效的全產業鏈條。同時,珠遵共建農產品供應鏈貿易平台助力習水牛、羊肉產品銷往大灣區乃至全國市場,粒粒高粱串起了種、收、釀、售一整條產業鏈,為習水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任思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