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跨越山海的春天之約

——直擊首場東莞銅仁東西部協作“村招”專場招聘會

2025年02月06日17:37 |
小字號

就業是民生頭等大事。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全力落實“六六就業穩崗計劃”,搶抓春節期間返鄉人員集中機會,優化就業公共服務,以“村招”為抓手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裡”,把工資優、福利好、保障全的工作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手板上,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兩地人社部門攜手促振興.jpg

兩地人社部門攜手促振興。

立春的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寒意仍未消退,但體育館裡,紅火的招聘展台前早已人潮涌動。

“村招上門、工作到手”“入職補貼1200元,三人共同入職還有特別獎勵。”廣東省東莞市的企業招聘代表舉著帶有二維碼的福字在求職者中穿梭解說,一場跨越1000公裡的“春風行動“推開莞銅東西部勞務協作的新窗。

2月3日,今年首場莞銅東西部勞務協作“村招”專場招聘會在石阡舉辦,線下兩地45家企業聯合參加,東莞產業園開啟線上直播帶崗,從普工到技工,從市場營銷到后勤管理,涵蓋了電子信息、服裝紡織、機械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多個熱門行業,滿足不同學歷、不同技能水平求職者的需求。

線上線下10000余個優質崗位,涵蓋了黔東百姓對“山海那頭”的期待,通往春天的列車開到了“家門口”。

招聘活動現場2.jpg

招聘活動現場。

粵黔攜手架起就業直通車

2月3日上午,在銅仁·東莞東西部勞務協作座談會上,兩地人社部門、技能院校、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參會代表們共聚一堂,就兩地勞務協作、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深入探討。

“同舟揚帆起,乘風航萬裡。兩地協作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協作范圍不斷拓展、協作成效鼓舞人心。”銅仁市人社局局長李亞說。東莞市人社局局長陳智武則形象地稱為走親戚。“建立結對幫扶協作關系的4年多來,東莞與銅仁越走越親,心越貼越近。”

回望2024年,莞銅越走越親,兩地人社部門不斷深化拓展勞務協作范圍,以促進銅仁籍農村勞動力赴莞穩定就業為重點,密切配合,通力協作。

雙方開展勞務對接互訪20次,圍繞東莞企業眾多、勞動力需求大的特點,合作舉辦各類招聘活動8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8萬個﹔共建“一縣一企”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基地29家,認定就業幫扶車間150余家,吸納就業近2萬人。

座談會.jpg

座談會。

充分利用協作政策,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9000余個為重點群體就業兜底,通過包專列、專車“點對點”免費輸送3000余名農村勞動力赴廣東返崗務工。

探索開展異地技能培訓等新型模式,合力開展“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師資培訓和“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技能培訓110余期5000余人次。期間,銅仁成功打造思南陳薯農業現代化產業人、大龍新材料工匠、鬆桃樂嘉潮玩工匠等省市級勞務品牌8個。截至去年,兩地勞務合作共促進5.2萬名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也是此次“走親訪友”的重點,座談會上,東莞企業代表、技工學校代表與銅仁院校代表圍繞校企合作、學生就業,進行深入對接,東莞市環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厚街)、東莞市創機電業制品有限公司(厚街)、東莞盛時五金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塘廈)、東莞市德潤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寮步)分別與銅仁地區院校簽訂合作協議。

入選“95后”人才吸引力全國前十的東莞市,與銅仁院校雙向奔赴,“銅來莞你”“銅來管你”為青年學子搭建職業技能的實訓平台,“莞”就業、“莞”創業、“莞”成長,為民服務心連心。

村招送崗服務無縫銜接

2月3日中午,來自石阡各街道鄉鎮的老鄉們齊聚體育館,參加“銅來東莞‘就’在春天”莞銅協作“村招”專場招聘會。

“我們的用工需求旺盛,尤其是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產業,急需大量技能型專業型人才。”

篩選了300個優質崗位來匹配石阡鄉親們的就業需求,東莞市三和中信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李仲清此行誠意十足。

作為東莞與銅仁勞務協作的見証者和參與者,近三年來,李仲清在銅仁石阡縣駐東莞厚街勞務協作服務工作站,接待一批又一批石阡的鄉親到東莞發展,穩定就業。

招聘活動現場3.jpg

招聘活動現場。

“我們將以精准對接為核心,聯合企業提供更多優質崗位,涵蓋普工技工管理多層次需求﹔以技能提升,為保障聯合培訓機構和服務機構,智能智造裝配電工、鉗工、弱電工程師等‘技能培訓工學交替’培訓模式,讓大家有學技術的機會,增加收入,有底氣、有發展﹔將完善務工人員的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務體系,以‘顧問式服務、陪伴式見工’讓石阡鄉親在東莞安心工作,快樂生活。”

36歲的韓風連續逛了幾家展台,最終在東莞高偉光學電子有限公司留下聯系方式,簽訂就業意向,“以前我就在電子廠工作有經驗,東莞是智能制造的大市,去那裡發展還是很有信心。”

“相比去年,今年登記就業意向的大專生、本科生更多一些,更滿意的是招到了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第二次到銅仁開展招聘,東莞高偉光學電子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董亞倫表示,在當地人社部門的組織下,求職者不僅豐富了許多,也讓企業更容易招到心儀的員工,遠道而來,滿載而歸。

廣東先峰人集團有限公司彭萬清通過直播帶崗的模式代表產業園開展線上招聘行動,將崗位信息推送給了3萬余人﹔銅仁市也常態化運用開展線上招聘活動,先后開通“莞銅雲聘”“直播帶崗”、微信公眾號等多種線上招聘宣傳服務平台,每月23日開展“莞銅雲聘”,每周星期六開展“直播帶崗”招聘活動,不定期在“銅仁公共人才網”“銅仁就業”公眾號發布招聘信息,讓求職人員足不出戶即能挑選心儀崗位。

線下搭台,線上帶崗,在東莞厚街務工11年的建筑木工宋榜乾被推薦到新能德產業學院,實現了邊學邊工作,考得証書即可變成技術工人﹔有文字工作經驗的沈洪順應聘了管理崗位,決定去東莞“闖一闖”,提升收入、實現價值﹔專業為機械設計的大學生安時聰在父親的陪同下簽訂了就業意向﹔常年打零工的劉少柳找到了心儀的崗位,雙方留下聯系方式,期盼著實現穩就業好就業。截至當天,招聘會共達成就業意向900余人。為銅仁當地勞動力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為企業解決了用工所需。

“村招已成為我們堅持把穩就業作為民生工作重中之重,千方百計促進穩崗就業的有力抓手。”銅仁市就業局副局長楊林介紹到,2024年,銅仁市以“村招”為統攬,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各類招聘118場次,2267家市內外企業為群眾提供近14萬個次就業崗位。同時,推動參加“村招”的東部企業與銅仁企業達成大宗農產品購銷協議,助推銅貨出山銷售額達21.8萬元。

從“千企萬崗、就在村招”到“村招上門、工作到手”,經過兩年的實踐,村招已走入百姓家門口,正成為銅仁人社系統深入落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和“六六就業穩崗計劃”的務實舉措。

跨山越海雁歸反哺家鄉人

貼滿招工信息的小貨車駛入縣第三中學旁的安置區生產車間,宋德豐把提前准備的宏琪紡織廠150個崗位需求的宣傳海報,麻利地放上車廂,趕往招聘會。

20年前坐三天車繞著“十八彎”到東莞去打工的宋德豐,20年后,和東莞的企業一同將招聘展台布在了石阡老家。“兩地集中搞招聘,人氣旺,太熱鬧了。”

宋德豐是典型的“剎廣”代表,也是與東莞共同奮斗出發展路子的貴州人之一。“那時候,不出去就沒得‘活’路。”

1998年,靠著馬運賺生活的宋德豐,在親戚的號召下,獨自踏上山海的另一邊,三天輾轉吃盡了苦頭,剎廣的第一站,就落腳在東莞。東莞的發展足跡,也包含著千千萬萬個宋德豐的奮斗時光。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玩具廠,拿到600塊工資高興得不得了。”從玩具廠到電子廠再到自己創業開紡織廠,宋德豐是剎廣的成功者,但遺憾也時常伴隨。

走訪石阡在東莞務工老鄉.jpg

走訪石阡在東莞務工老鄉。

“最難以釋懷的就是多年前母親逝去,而我因為路途遙遠,未能及時趕回家鄉。”

在東莞開廠十年,宋德豐無不期望著回到家鄉,也計劃著早日反哺家鄉,“人都想著能光宗耀祖,我也想著能回家做一點貢獻,能陪伴家人是這麼多年最大的心願。”選擇回到家鄉,亦如當初剎廣一般堅定,“現在我老婆在管理東莞的廠,我在石阡縣開紡織廠,已經有80個工人在這裡實現就業了,工人都是附近的鄉親,還能照顧小孩。”

過完年,宋德豐的妻子金美芹和老員工游萬碧則准備再次啟程。

“以前都是我們自己出去找工作,現在東莞的老板都來石阡招工人了,崗位待遇、生活環境、交通都提高了很多。”游萬碧連連夸贊,“還能乘坐免費的返崗專列、返鄉專列,政策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銅仁市全力拓展協作“朋友圈”,持續深化拓展與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等東部城市勞務協作,與湖南懷化、湖北宜昌、新疆克拉瑪依市等建立市際間區域勞務協作聯盟,簽訂穩崗合作協議﹔春節農閑時節“村招”加密籌劃、穩步開展﹔在務工人員集中地建成“1個省級總站+3個市級站+15個縣級站”駐外勞務協作站點體系。穩定了全市跨省務工農村勞動力就業規模。

從珠江岸邊到梵淨山下,共赴山海之約、共商勞務協作大計。這場“村招”專場招聘會不僅在家門口為銅仁的鄉親們送來了優質的就業崗位,也為東莞的企業持續注入了人力資源。春天的列車已經啟程,載著希望與夢想,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莞銅協作的故事,正在有力續寫。(圖/文 劉怡珉、張官)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