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看貴州兩會
貴州省政協委員秦發忠:民族節慶“嗨”起來 鄉村跟著富起來

編者按:2025年貴州省兩會已開幕,人民網推出兩會系列訪談,傾聽代表委員聲音,持續關注兩會熱點。1月21日,貴州省政協委員、安順臉子儺雕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秦發忠圍繞“支持鄉鎮舉辦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活動”這一話題接受人民網採訪。
每年三月三,貴州苗寨裡歌聲悠揚、蘆笙回蕩,布依村寨內亦是對歌如流、打歌聲此起彼伏﹔到了六月六,各地少數民族同胞載歌載舞,手舉寓意豐收的食物,共慶“吃新節”的到來﹔臨近年關,“苗年”與“侗年”接踵而至,一場場民俗表演輪番登場,貴州大地好不熱鬧......
秦發忠參加2025貴州省兩會。受訪者供圖
作為多民族省份,貴州的民俗文化可謂精彩紛呈,一年四季都有“看頭”,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為貴州增添了多樣風採。“我是安順市周官村人,自我記事以來,每逢五月二十八、六月六,我們周邊的屯堡內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那是我童年裡最美好的回憶。“秦發忠說。
對於秦發忠而言,這些少數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不僅是美好回憶的組成部分,更是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民族智慧結晶。在“傳承好本地民俗文化”這條道路上,秦發忠已經走了幾十年。自小學習儺雕技藝、傳承安順儺文化,2017年,他自掏腰包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儺雕文化博物館,專門展示安順的儺雕文化。
秦發忠制作儺戲臉譜。受訪者供圖
“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和屯堡文化等歷史文化研究推廣工程,均被列入了貴州四大文化工程名列。我在傳承儺雕文化的同時,也將多元的民族元素加入到儺雕藝術品創作中。”秦發忠的儺雕文化博物館自2017年開館以來,共接待省內外游客50余萬人,這其中還有不少外國游客專門前來了解屯堡文化。
空閑時間,秦發忠經常去各個村寨裡收集創作靈感和民間劇本,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一場好的民俗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傳揚當地少數民族文化,還可以通過吸引游客、賣民俗文化產品等方式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秦發忠表示:“游客願意參與到民族節慶活動中來,無論是當地的住宿業還是餐飲業,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秦發忠向外國游客介紹儺雕。受訪者供圖
在秦發忠看來,要支持高校對民族民俗傳統節日進行研究保護,並制定“高校+政府部門+鄉鎮”長效幫扶措施,聯合展開對民族民俗傳統節日的保護,利用好貴州民族民俗傳統文化和節日的資源優勢,幫扶村鎮辦好本地少數民族民俗傳統活動。
此外,各地還可以利用好網絡平台,採取“文化達人+傳承人+文化企業+節日活動”的多元化模式,加大對省內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節日和活動的宣傳。恰逢現在貴州已加入外國人過境免簽240小時“朋友圈”,未來,“三月三”“六月六”等大型活動一定會吸引更多外國人了解貴州、走進貴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