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貴州貴安新區:加快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

2025年01月20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回望2024年,貴州貴安新區緊扣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生態文明示范區、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的“一極一高地兩示范”發展定位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總體目標,持續做強城市功能,加快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推動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

以產興城以城聚產 持續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2024年,貴安新區全力推進電子信息制造、新能源電池及材料、先進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集聚發展,“三大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5.36億元,增速8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29億元,增速78%,展現了“以產興城”的強勁動力。

隨著國家電投集團(貴安新區)數據中心、交通銀行貴安數據中心等超大型數據中心投入建設,當前,貴安新區已累計引進23個數據(智算)中心,算力規模突破56EFLOPS,智算佔比超過95%,成為全國國產化智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貴陽大數據科創城作為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的中心區域,已累計招引集聚企業1355家,其中大數據企業806家,佔比約59%,進一步強化“以城聚產”效應。

為深化產城融合,貴安新區聚焦“一硬一軟”兩大產業,大力實施貴安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攻堅發展行動計劃、“軟件再出發”行動計劃。重點聚焦“芯”“件”“板”“機”“器”,以電子元器件、光電顯示、智能終端、服務器等為重點,引進惠科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華勤AI服務器等12個項目。著力做強雲服務“首位產業”和信創特色產業,緊盯華為、騰訊、網易等龍頭企業,積極構建雲服務生態。依托華為雲引進中軟國際、數據寶、中譯語通等企業61家,豐富貴安新區的產業生態。

以推動人才發展為關鍵,貴安新區聚焦百千萬人才、“三大產業人才”、留筑畢業生及省外高校畢業生等,構建“免費住、免費租、補貼租、優惠購”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推動省級人才公寓籌集,完善應屆高校畢業生免費租住政策,構建更優、更好的安居服務環境。目前,貴安新區內累計籌集各類人才保障住房2.3萬套,已租1.49萬套,為產城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打造宜居宜業品質新城

2024年12月28日,貴陽軌道交通S1線開通運營,貴安新區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貴陽大數據科創城、馬場產業新城、花溪大學城和高峰組團、雲漫湖組團的“三城兩組團”城市格局加快構建,貴安新區持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大優質服務供給,推動更多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布局,提升貴安新區商業服務,打造宜居宜業品質新城。

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加快。一批省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落地貴安新區,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貴安實驗學校(小學部)、貴安新區尚義路小學建成開學,湖南師范大學附屬學校(高中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貴安實驗學校(初中部)、貴安三中改擴建等一批項目啟動建設,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所。

醫療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圍繞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全力構建高品質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目前,1家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家醫院正式揭牌,馬場鎮衛生院縣域醫療次中心項目通過省級驗收,5家醫院與貴安新區鄉鎮衛生院建立幫扶機制,進一步提升鄉鎮衛生院水平。

人居環境不斷提升。貴安新區農村“五治”和“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示范建設讓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農村居住和生活條件不斷提升。推動人口人才聚集,新增人口約5萬人,引進各類人才約2.5萬人。“一圈兩場三改”項目推動停車場、農貿市場提質擴容,棚戶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改造進程加快,“15分鐘便民生活圈”逐步覆蓋,形成21個成熟社區商圈、特色商業街區。

通勤條件不斷改善。優化調整公交線路4條,新開通定制公交線路6條。2024年4月12日起,貴陽市域環城快鐵列車有4趟經停龍洞堡站、貴陽東站,貴安新區直管區與貴陽市主城區通勤情況持續改善。

數據來源:貴州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01月20日 第 10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