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區高田村:“代養模式”生豬出欄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平壩區天龍鎮高田村立足自身集體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徑,通過與農業龍頭企業德康公司攜手,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代養模式”養殖生豬,形成了“3點4場”的養殖格局,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眼下,2024年7月飼養的5400頭生豬陸續出欄,走俏省內各大市場。
1月9日,筆者走進平壩區天龍鎮高田苗寨坡育肥場,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場映入眼帘。豬舍內,一頭頭生豬膘肥體壯,已達到出欄的標准。工人們正有序地將一頭頭肥豬趕出豬圈,裝上運輸車,它們將被陸續運送往省內各市場,第一時間抵達客戶手中。
“代養模式”生豬出欄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今天我們出欄的是第二批豬,預計出欄800頭,昨天晚上已經出欄了600頭,預計10天左右全部出欄結束。”
據介紹,在天龍鎮高田村苗寨坡養殖點,設有育肥場和種豬場。種豬場佔地20畝,圈舍面積達2800平方米,年出欄仔豬6000余頭。育肥場圈舍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用於生豬育肥,年出欄生豬4400余頭。育肥場採用半自動化設備養殖,對豬糞進行干濕分離,經發酵制作成有機肥還田,實現了封閉化、無害化的養殖生產工藝。
“我們養豬場實行的是代養模式,主要是和德康公司合作,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養殖模式,公司提供豬苗、飼料和養殖技術,我們這邊主要是負責提供場地、人工、水電和其他物資。養殖周期半年左右,一年出欄兩批。”李恆文說。
“代養模式”生豬出欄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平壩區天龍鎮高田村依托壩區資源優勢,在發展蔬菜產業的同時,借助東西部協作資金等資源,逐步建立起苗寨坡育肥場、苗寨坡種豬仔場、草登坡養殖場、大坡養殖場,形成了3個養殖點4個養殖場的生豬養殖格局。此次出欄的生豬於2024年7月開始飼養,3個養殖點預計出欄生豬5400余頭,主要銷往黔南惠水縣、黔東南從江縣、貴陽修文縣等省內各大市場。
“我們高田村的養殖場在2018年建成,以轉租的方式給承包方,我們村委每年給他們做好路、水、電等保障服務工作,2024年收取租金38萬元,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帶動了我們村民致富。”天龍鎮高田村黨總支書記助理吳成龍說。
據了解,2024年平壩區天龍鎮高田村養豬場養殖生豬分兩批次,今年1月銷售的是第二批生豬,預計年出欄生豬11000余頭,產值可達2000萬元,預計年度獲得代養費300萬余元,純利潤達150萬余元。不僅如此,這一模式還帶動周邊村寨15名村民在3個養殖點務工,持續增加群眾收入。
可以說,高田村的“代養模式”生豬養殖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在帶動經濟發展、促進村民增收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也將繼續書寫鄉村發展的精彩篇章。(圖/文 張輝、王丹丹、張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