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稅惠賦能 養牛產業走“芯”路

2025年01月10日16:29 |
小字號

走進位於納雍縣厙東關鄉梅花村的貴州山地數字牛農業科技公司,務工人員趙進正在用鏟子把飼料投進食槽。

“這裡的牛與別的地方不一樣,因為它們的耳標中都植入了數字芯片,芯片裡記錄了牛的數字身份信息,這樣既方便平時進行養殖管理,也能追溯每頭牛的成長過程,讓消費者吃上放心健康的山地生態肉牛。”該公司董事長劉日輝拿著手持設備,對著牛的耳朵掃一下,聽見“滴”的一聲后,一個二維碼便會顯示出來,這頭牛的品種、購買日期、購買地點、防疫記錄等信息一目了然。“大數據與養殖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了流程化管理、標准化喂養、成長可追溯、全方位監控等功能。”

2020年7月,納雍縣通過粵黔協作,引進廣州市宇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梅花村投資700萬余元,與該村5戶農戶合作,成立納雍牛群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貴州山地數字牛農業科技公司),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養牛。同時,為了養出高品質肉牛,養牛場依托廣州市宇雲信息科技公司,開發了“數字慧養牛”APP,搭建牛群AI智慧平台,採取“牛場標識+日期標識+出生(購買)日期+性別標識+隨機碼”規則,賦予每頭牛數字“身份証”。

據介紹,自該公司落戶梅花村之后,已帶動當地多名群眾固定就業。除了提供就業崗位外,公司還以每畝300至500元的價格從當地群眾的手中流轉200余畝土地用於牛的活動區域和種植草料等方式,已帶動當地35戶189名群眾增收60余萬元。養牛讓村民嘗到了脫貧致富的甜頭,也讓他們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有奔頭,越走越有“精氣神”。

“從項目落地起,就離不開稅務部門的保駕護航,我們養牛場、文旅公司都離縣城較遠,但是稅務干部的政策宣傳和稅費服務總是能及時送達,幫助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劉日輝說。

為更好地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畢節市稅務局依托“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系列措施政策,組織涉農專項稅宣隊持續將服務觸角向鄉村延伸,通過稅收大數據優化“政策找人”機制,精准推送涉農稅收優惠政策,幫助農企算好“稅費紅利賬”,推動政策直達快享,精准滴灌農業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力。

在七星關區同心步行街一家“山地數字牛”的招牌頗為惹眼,這裡是劉日輝在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上的又一個嘗試。“‘土特產’中的‘土’字,強調了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的重要性。我們通過分析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條件,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把農耕文化和美食文化結合起來,延長農產品產業鏈,貫通產加銷、融通農文旅,不斷壯大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特產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載體,發揮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

現在,劉日輝被聘為梅花村村裡的名譽村委會主任,除了和村委一起擴大養殖規模,以養牛產業為主導,打造“綠色生態”特色種養殖,形成產業鏈外,還利用總溪河游客服務中心場地,成立貴州山地數字牛文旅有限公司,改造30余間文旅就業扶持“櫻桃攤位”建成櫻桃交易市場,讓當地的老百姓都能進駐進來,促進農業多維度深入融合發展,讓特色旅游與美食文化結合起來,多措並舉拓寬搬遷群眾致富渠道,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落實好貴州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突出重點抓好農業特色產業’和畢節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在穩定傳統優勢產業增長基本盤的同時,聚焦肉牛特色優勢產業提質突破,做好品種、品質、品牌文章,大力推進精深加工和品牌營銷,不斷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幅,形成新的增長極’是稅務機關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畢節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梁勇說。下一步,畢節市稅務部門將繼續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聚焦“農業+”產業,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以稅收力量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以貼心服務和稅惠紅利賦能“農業+”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企業走穩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童霖)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