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中高層大氣動力學特性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啟動評審會在貴師大召開

1月9日,由貴州師范大學校長張紹東教授牽頭的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西南地區中高層大氣動力學特性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啟動評審會在貴州師范大學召開。
會議現場。
會議評審組長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原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於晟教授擔任,評審組副組長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子午工程”二期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徐寄遙研究員擔任,評審組專家還包括了國內空間物理和空間探測領域的知名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陶教授、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張小紅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符慧山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樂新安研究員。
貴州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項長權出席並講話。貴州省科技廳重大項目處(前沿技術處)處長馮衛東,武漢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科學技術處、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等單位相關人員參會。
會上,項目組對項目的實施方案和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該項目立足自主研發,建設國內探測能力最強的中層頂大氣風場無線電探測設備,使貴州省首次具備臨近空間風場探測能力,並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形成覆蓋我國西南中低緯地區的臨近空間環境監測能力。項目當前進展順利,全新的探測系統已進入設計生產階段,已發表地球物理學權威期刊論文並獲批國家發明專利。項目后續將在貴州省建成一個集無線電、光學等多種探測手段為一體的綜合野外觀測平台,有望成為知名的中高層大氣探測、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基於項目全新的探測技術和研究成果,貴州師范大學將進一步參與國際科學衛星合作計劃,並爭取在我國極地自主探測能力部署和重大科學問題探索中貢獻力量。
會議現場。
評審專家就項目的關鍵技術、應用前景、預期成果等方面展開質詢和討論,並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的設立極具前瞻性,符合國家空天科技發展重大戰略,也填補了國家大科學工程在貴州區域的觀測空白。項目自主研發的新體制流星雷達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具備強大的拓展探測能力,為新一代時空分辨率更高、功能更全面的國產化流星雷達研制奠定了基礎,有望產出更多重大前沿科學成果。項目一流的綜合觀測平台建設,必將推動貴州空間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並形成以貴州為中心的示范效應和輻射效應。
此次啟動評審會的召開,為“西南地區中高層大氣動力學特性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貴州省的科技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貴州師范大學在空間探測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探測以及人才培養基地必將成為貴州省科技創新的一張新名片。(文/圖 思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