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找准特色 做足做細“牛文章”

近期,農業農村部公示了2024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關嶺黃牛”成功入選,為關嶺紅火的肉牛產業又添了一把“干柴”。通過建設園區、引進先進工藝、建立食品檢測和質量可追溯體系,關嶺打造了集關嶺牛標准化屠宰、牛肉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走進關嶺自治縣關嶺牛產業園屠宰場,自動脫毛機、整體預剝機隆隆作響,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有序地工作,一頭肉牛按照部位被快速分割成了通脊、肩肉、胸腩等各類牛肉產品。
“我們採用全自動化的生產線,還匹配了自動脫毛機,還有一個十萬級的無菌生產車間,可以做本地人比較喜歡吃的帶皮牛肉。”關嶺自治縣關嶺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總監吳欣介紹道。
精細化分割提高了牛肉產品的生產速度,也提高了牛肉產品的質量。此外,關嶺自治縣還建立了完善的食品檢測和質量可追溯體系,從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到產品銷售,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的檢測和控制。
“從活牛運輸的端口就開始做溯源,產品上桌以后客戶可以通過掃描溯源碼,追溯到這頭牛的養殖情況、屠宰情況、檢疫情況,包括冷鏈運輸的情況。”吳欣說道。
為進一步延伸肉牛產業鏈條,關嶺推進牛副產品精深加工,支持企業提高肉牛深加工水平,開發具有特色的熟化產品等。貴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關嶺牛肉制品企業之一,該公司致力於牛肉食品深加工,所研發的牛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現在我們主要生產的牛肉產品有四大類,主要的銷售市場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對關嶺牛的品質認可度是比較高的,整個品牌效應也比較好。”貴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正旭表示。
打造全產業鏈條,壯大牛產業經濟,關嶺自治縣關嶺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寬市場銷售渠道,提升關嶺牛的市場佔有率﹔採取“牧場+屠宰場+銷售市場”的經營模式和“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種養模式,不斷推動關嶺牛制成品進入一線城市,邁向高端市場。
“我們的龍茂公司2024年產值在800萬左右,養殖公司2024年產值在3000萬左右,目前為止銷路比較好的是食品深加工廠,通過東西部協作簽訂了6000萬左右的訂單,關嶺牛投集團2024年總產值在1.2億左右。”關嶺自治縣關嶺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全釗介紹道。
關嶺自治縣以建設“生態畜牧業強縣”為目標,圍繞種、養、加、銷全過程,拓展關嶺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努力實現從“賣肉牛”向“賣牛肉”的根本轉變,不斷發展肉牛深加工,做足做細“牛文章”。
“現在已成功申請到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2025年我們重點打造農戶的代養、寄養家庭農場,還有實行一系列的關嶺牛養殖獎補政策。總的來說,2025年我們將會在去年的發展勢頭上更進一步。”王全釗表示。(關嶺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