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專題

90年前,他們這樣跨年!

2025年01月03日14:29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偉大的開始”!

千裡烏江,滔滔奔流。

2021年2月,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調研,烏蒙深處,江岸邊,總書記陷入了沉思:“從這裡的懸崖峭壁,就可以想象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有多難!”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距今90年前,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

1935年1月1日至6日‌,面對滾滾烏江和對岸的扼守的國民黨重兵,在困境中做出戰略抉擇的紅軍,以勢不可擋之勢,強渡烏江,直逼遵義。

開年的勝利激蕩人心!1月15日,鄧小平主編的《紅星報》以《偉大的開始——一九三五年的第一個戰斗》為題,詳細記載了紅軍強渡烏江天險的戰斗。

就在這場迎來新局的戰斗之前,紅軍將士在烏江南岸的瓮安猴場休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瓮安會議,度過了一個難忘的跨年夜!

(一)

瓮安猴場,又稱草塘,一座千年古鎮。

在猴場會議紀念館一樓大廳中央,屹立著毛澤東等人的銅像。銅像后方,是一個巨大的時鐘造型,指針兩邊,分別刻著“1934.12.31”“1935.1.1”。

這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時刻。

紀念館旁,一棟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裡,長方桌、緊湊擺放的椅子、馬燈……保留著當時的原貌。

1934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這裡召開會議。

此時,距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已兩個多月。在經歷了悲壯的湘江戰役后,紅軍到底往哪走,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1934年12月18日召開的黎平會議,肯定並採納了毛澤東西進貴州的正確意見,確立了中央紅軍向黔西北進軍、建立新的根據地的戰略行動方針。這一戰略轉變,使中央紅軍贏得了主動,不僅完全打亂了國民黨軍的原有部署,而且連戰連捷,部隊的面貌為之一新。

1934年最后一天,紅軍挺進烏江南岸,為突破烏江天險作准備。“中央軍委縱隊到達猴場,准備強渡烏江,實現挺進黔北的戰略方針。然而,此時的左傾領導人依然固執己見,警告‘烏江很可能是另一條湘江’。”瓮安縣猴場會議會址(冷少農故居)管理所所長周偉講述。

“東進”還是“北上”?生死存亡之際,紅軍到底該何去何從?軍情緊急,為進一步消除分歧、統一思想,明確紅軍的戰略方向和行動方針,在中央政治局多數同志的要求下,在猴場宋家灣召開政治局會議。

會議從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一直開到1935年1月1日凌晨,這也是黨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會議最終作出《關於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再次否定了“左”傾冒險主義者去湘西的錯誤主張,堅持北渡烏江挺進遵義。

猴場會議結束當天,紅軍強渡烏江的戰斗打響。紅軍迎來了新年,也迎來了嶄新的開局。

“猴場會議上承黎平會議,下啟遵義會議,被周恩來同志譽為‘偉大轉折的前夜’。”猴場會議紀念館講解員佟博程說。

如今,猴場會議會址和猴場會議紀念館,已成為熱門紅色打卡地,新年伊始,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一撥又一撥。

(二)

“紅軍長征期間曾四過瓮安,第二次是中央紅軍。紅軍來猴場的時候正逢大雪,為了不打擾百姓,睡在馬路邊、屋檐下。老百姓看到后很感動,送醪糟、糍粑等給紅軍……”古稀之年的猴場下司社區老支書米紹海老人說。

紅軍在猴場期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買賣公平,國民黨散布的謠傳不攻自破,不少百姓還參加了紅軍。

在天文鎮天文社區大塘灣頭寨,村民華朝良家裡,仍然保護著紅軍當年留下的標語,大大小小有20多條。一把紅軍相贈的馬刀,傳承了五代人。

把人民放在心上,才會被人民放在心上!

紅軍抵達烏江之前,國民黨守敵沿江的渡船和漁船全部銷毀,妄圖阻止紅軍過江。沿岸群眾主動砍竹子、拆門板、拿籮筐,幫紅軍扎竹筏、搭浮橋。紅軍順利渡江,敵人驚呼為“紅軍水馬”。

猴場會議紀念館,展陳著一面十分珍貴的戰旗,上書“強渡烏江模范連”!

為表彰紅一軍團紅二師第四團第一營第一連在強渡烏江戰斗中的突出戰績,紅一軍團授予該連“強渡烏江模范連”光榮稱號。

這面戰旗,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00面英雄的戰旗之一,氣勢如虹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當年紅軍奮斗的目標,是為了讓干人(窮人)過上幸福生活。

如今,這已化為一張張百姓的笑臉,一個個火紅的日子。

90年初心不改,90年砥礪前行。

長征的步伐從未停息,紅軍的戰旗高高飄揚,精神的偉力穿越時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黨領導人民群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烏江天險”。

江界河,奇峰峙立,江闊潮平。

耳邊回蕩起毛主席的詩詞——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成嘉廷)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