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南明區:社區公益經濟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2025年01月03日15:14 |
小字號

近年來,貴陽市南明區以黨建為引領,以花果園區域為試點,著力培育和發展社區公益經濟,在解決城市社區經濟基礎薄弱、提高社區治理能力、提高為民服務水平上蹚出了新路子,全面激發了社區治理內生動力。

2023年,南明區聚焦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強化社會治理兩個目標,啟動了“探索發展‘社區公益經濟’逐步增強社區‘造血’功能”改革課題,並在人口密度大、商業體量多、各類資源要素集聚的花果園區域4個街道所轄社區先行先試。一年來,試點社區由社區黨組織領辦、以居委會名義投資成立全資有限責任公司、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法定代表人、“兩委”及部分社區工作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統籌所轄社區的公益經濟公司合股成立了36家社區公益經濟公司,累計實施項目168個,在區財政“零投入”的前提下,累計收入達到420.89萬元。在實現經濟收益的同時,社區公益經濟緊扣“公益”、回饋社區建設和居民服務,完善了步道、綠植景觀、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展了養老、就餐、托幼等居民服務,社區管理和服務的“自給”能力不斷增強。

花果園街道ITLOOK市集現狀。

花果園街道ITLOOK市集現狀。

在蘭花都街道,社區公益經濟公司打造的陽光花園社區食堂、睦鄰生活服務館,集老年娛樂、兒童游憩、青年創業、社區食堂、文化休閑、健康服務、家政便民等多種服務於一體,已累計為167位8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就餐3674次,並為轄區退役軍人、環衛工人等提供用餐優惠服務﹔在五裡沖街道中園社區,社區公益經濟公司通過摸清需求,開辦了對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開放的社區趣味書屋﹔“四點半課堂”解決了40余名孩子放學托管問題。

蘭花都街道陽光花園社區食堂、睦鄰生活服務館。

蘭花都街道陽光花園社區食堂、睦鄰生活服務館。

在解決“一老一小”的同時,社區公益經濟還成為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載體。社區黨組織通過居民議事會、共商共治會等方式,讓居民、轄區商戶等共治力量參與到公益經濟運營中,共同商議經營方式、經營策略、收益反哺等事項,拓寬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途徑,解決了群眾一系列“急難愁盼”和矛盾糾紛。此前佔道經營、污水橫流、噪音不斷的小車河街道S2區平台,通過麗園社區公益經濟公司組織居民、商戶、流動攤販等代表召開的共商共治會議,劃定72個攤位、規范了經營管理,不僅問題一掃而空、12345平台“零投訴”,還吸引50余戶社區居民參加經營,帶動解決了120余人就業、4戶困難居民生活問題。

五裡沖街道中園社區“四點半課堂”。

五裡沖街道中園社區“四點半課堂”。

在發展社會公益經濟過程中,逐步探索出“劃定區域集中規范打造市集”路徑,著力解決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問題。走在花果園街道濕地公園“ITLOOK”潮流市集,井然有序、活而不亂,既保留了城市“煙火氣”,又浸潤了城市“文明風”,很難想像此前這裡是流動攤販多、佔道經營問題突出、休息區和公廁嚴重不足的地方。由社區公益經濟公司與第三方企業市場與公益並行,為有效解決基層社會治理痛點堵點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

據介紹,一年來,通過發展社區公益經濟,不僅高效盤活了海豚尾部廣場、中央公園下廣場等社區閑置資產25處,還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就業、創業機會,僅花果園街道小花市集就帶動50余名居民創業和320余名居民就業。

小車河街道S2區平台治理對比。

小車河街道S2區平台治理對比。

隨著社區公益經濟的“利好”,產業結構重塑、升級業態也逐漸浮現,在五裡沖街道,社區公益經濟公司與貴州火炬高新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以“甲秀寶”打造便民惠民“社區團購”項目,與南明區人力資源產業園區合作開展直播培訓搶抓直播風口和電商新機遇,既幫助轄區內“全職寶媽”等特殊群體實現了靈活就業,又推動產業由線下向線上升級。

目前,南明區在一年先行先試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完善社區公益經濟培育發展工作體制機制、配套支持政策制度、規范運營管理機制,並按照“一社區一特色”深度探索不同類型業態的合理布局,既激發社區公益經濟活動,又更加凸現社區公益經濟發展的“公益”屬性,將“解決社會問題”與“滿足社會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將社會服務的內容從養老、助殘、就業等兜底性服務拓展到醫護、教育、家政、維修、文化、體育、環保等生活性服務,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激活社區治理內生動力。(文/圖 南明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