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 村民富 冬季楓香別樣美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卷正徐徐鋪展。青瓦白牆、木制雕花窗、整潔的街道與錯落有致的房屋,構成了一幅和諧的鄉村圖景。沿途,金黃色的銀杏葉點綴其間,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溫暖與活力。
驅車進入苟壩村,一棟新修建的民宿映入眼帘。寬敞的小院內,繁茂的綠植與智能化家居設施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溫馨舒適的氛圍。苟壩村黨支部書記呂鬆介紹,這是村裡投資50多萬元新建成的民宿,擁有8間房10個床位,自12月開始營業以來,便受到了游客的歡迎。
苟壩村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更承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89年前,在這裡召開的苟壩會議,是遵義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用好這一紅色資源,挖掘紅色文化,楓香鎮於2014年提出了“生態立鎮,旅游興村”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苟壩村紅色旅游發展。
經過幾年的努力,苟壩紅色文化旅游創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苟壩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也於2018年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據統計,2023年景區接待游客達到了118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437萬元。如今的苟壩村,已經成為吸引全國各地游客的熱門目的地。
在苟壩村,除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還有著“杜仲之鄉”的美譽。2009年,在廣東從事杜仲加工行業十多年的苟壩村村民費元開回到了家鄉。他與村裡有經驗的幾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村裡第一家合作社——紅楓聖源林業專業種植合作社,專門從事中藥材種植與加工。在他們的帶領下,苟壩村的杜仲產業再次煥發了生機。
如今,苟壩村杜仲樹種植面積約4500畝,其中集中發展杜仲矮化密植1850畝。2023年8月,苟壩村還爭取到了鄉村振興資金250萬元,用於建設杜仲加工廠。該廠於今年4月投產,目前產值已達800萬元,帶動了800戶村民增收。
“紅色苟壩,鄉愁花茂”,是楓香鎮鄉村圖景的一個縮影。在距離苟壩村不遠處的花茂村,同樣展現出了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曾來到這裡,沿著土牆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感受著這裡的鄉愁與美好。
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花茂村獲得了“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和“貴州省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等稱號。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2023年的25479元,村集體經濟積累也從2014年的16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1297萬元。
近年來,楓香鎮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項目為依托,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村庄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顯著提升,村庄面貌煥然一新。
展望未來,楓香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立足“紅色苟壩·綠色花茂·鄉愁小鎮”的發展定位,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旅游新場景新業態,提高旅游綜合收入,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樹濤 程佩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