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科技賦能火龍果冬管 新質生產力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正值果樹冬季管護關鍵時節,羅甸縣3萬多畝火龍果進入管護期。為確保火龍果能夠安全越冬,羅甸縣通過指派農技人員和科普人員深入實地指導果農做好防霜防凍、剪枝、施肥等技術服務,為來年火龍果的穩產豐收夯實基礎。
果農在施肥。
在沫陽鎮“羅甸縣兆豐科普示范基地”,一排排青綠色的火龍果枝條荊棘密布,挂滿支架。果園裡,果農們在農技人員和科普人員的指導下,正忙著修枝、施肥、噴防凍水等冬季管護作業。
“在枝條修整方面,老的枝條必須要剪掉,因為挂了兩年果后,第三年再挂果就會影響品質。”農技人員一邊講授著修枝技術,一邊熟練地修剪多余的枝條,將技術傳授給果農們。
“火龍果的冬季管護主要是以修枝、施肥、噴洒藥物為主,保証果子不受霜、不受凍,提升明年的品質和產量。”沫陽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技人員韋成美說。
農技人員給果農講解火龍果冬季管護方法。
“羅甸縣兆豐科普示范基地”目前種植火龍果2627畝,基地採用生態循環生產模式,建成沼氣池11個、酵素池12個、提灌站3個,利用沼液和酵素液作為肥料實現水肥一體化,運用科學技術綠色防控病虫害,降低成本,提升火龍果產量與品質。並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農戶統一技術種植和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助力農民增收。
“我們公司屬於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採取的是‘草—畜—沼—蚓—禽—果—蜂’生態循環模式來種植,我們特別重視科技的投入,目前已經實現智能噴淋系統、智能噴灌系統,下一步將加大對大數據的研發和投入,實現真正的智能化和智慧農業。”羅甸縣兆豐山地循環農業種植基地負責人李才華介紹,基地每年解決1000余名農戶就業,年發放工資100余萬元,年均發放農戶分紅資金54萬元。
果農正在噴洒葉面防凍劑。
據悉,2024年,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明確“羅甸縣兆豐農業科普示范基地”為2024年貴州省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投入資金完善基地科普設施建設,建成科普活動室、智能噴藥系統,組建科普宣傳隊伍深入基地開展科普服務活動,為基地注入新質生產力,提升火龍果農產品質量。2024年,基地火龍果產品獲農業農村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証証書”。
“我們通過實施基層科普項目,讓科普公共服務惠及廣大群眾,發揮示范引領帶動性,提升廣大群眾科學素質,推動羅甸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羅甸縣科協主席廖書直說。
近年來,羅甸縣在火龍果產業發展中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強化智慧農業賦能,通過改良品種、綠肥種植、大數據監測等措施不斷提升火龍果品質,讓火龍果產業不斷迭代升級,成為當地群眾持續增收的富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全縣火龍果種植面積達3.54萬畝,挂果面積3萬畝,預計產量3.9萬噸、產值3.12億元。(圖/文 王孝文、黃萬龍、黃冬梅、史傳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