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縣花山苗族鄉:“借綠生金” 多元化發展林下經濟
2024年12月20日09:46 |

近年來,花山苗族鄉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花山苗族鄉轄區內山林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森林覆蓋率61%,主要以鬆、杉等針葉林為主,土層平均厚度在40厘米以上,適合種植茶葉、茯苓、黃精等。
茶葉和中藥材是我鄉具有特色的兩種林下經濟產業,截至目前,累計發展林下茶葉1200畝,中藥材1100畝,其中茯苓700畝、黃精400畝,總投資500萬元,聯結農戶100余戶1420余人參與。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總產值可達1200萬元,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茯苓,是一種寄生在鬆樹根部的真菌。鬆木中的木質纖維素可以為茯苓生長提供營養,在鬆樹蔸上種植茯苓,把鬆樹蔸變成“寶貝疙瘩”,無需農藥化肥,養護過程簡單,投資風險較低,收益可觀。同時,茯苓的生長過程與森林生態系統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黃精喜陰,樹下存活率比較高,花山苗族鄉採取種、產、銷一體化發展路徑,農戶參與種植與管護,實行“訂單式”收購,保障了黃精的銷路。
林下種茶,茶樹靠森林遮陰防風、防寒,增加濕度,緩沖溫度變化,保持茶芽嫩度,提高茶葉品質,延長茶樹壽命,還靠林冠的枯枝落葉與活枝葉,對地面進行雙層覆蓋,保水保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富集礦質營養,提高土壤肥力。
花山苗族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培育多元化特色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集中利用林地資源,不斷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逐漸形成種、產、銷一體化發展路徑,實現產業提質增效。(遵義市人民政府網)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