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縣岩鷹山村:稻魚共生“豐”景好 撂荒土變“增收田”
時值冬季,走進修文縣小箐鎮岩鷹山村新場壩組,山間盆地當中,一塊塊灌滿水的稻田映入眼帘,明亮的水田上搭著薄薄的一層防鳥網,如紗如霧,此情此景,仿佛走進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
稻魚共生“豐”景好,撂荒土變“增收田”。
眼前這片水田,是小箐鎮岩鷹山村發展稻花魚的試驗田,水田的魚塘當中目前養殖著鯉魚。然而,在半年多前,這片區域還是一片撂荒地,長滿雜草,與周邊的蔬菜地格格不入。
“我們村有不少年輕人外出務工或進城,家裡隻有勞動力薄弱的空巢老人,因此有一部分土地不得不撂荒。為有效整治撂荒土,保障糧食安全,今年,我們村集體以‘稻魚共生’模式發展稻花魚,讓撂荒土變‘增收田’,實現一田雙收。”岩鷹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唐坤介紹道。
稻魚共生“豐”景好,撂荒土變“增收田”。
在縣委統戰部、縣民宗局支持下,岩鷹山村實施稻田養魚示范項目,得到2024年市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補助資金6萬元的資助,加上村集體“1+1”公司投入的部分資金,發展稻花魚10畝。
該村與省農科院知聯會開展“會地共建”,選育“品香優秱珍”“泰豐優79”兩個品種的稻谷進行種植,並在稻田邊上合理開挖魚塘養殖鯉魚,投放魚苗300斤。在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支持下,10畝試驗田效益顯著,目前畝產稻谷1100斤左右,畝產鯉魚350斤左右。
稻魚共生“豐”景好,撂荒土變“增收田”。
“通過‘稻魚共生’模式種出來的米,品質優異,目前定價是15元錢一斤,已經賣出去3000斤左右﹔養出來的稻花魚有1200斤左右,定價為25元錢一斤,供不應求。”唐坤說。
據悉,為大力整治撂荒地,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今年,小箐鎮岩鷹山村瞄准市場需求,通過村集體“1+1”公司投入資金12.4萬元。發展稻花魚的同時,在大木山組、新場壩組種植中藥材共計40余畝,目前中藥材基地當中的前胡長勢良好,即將進行採收,畝產預計在600斤至800斤之間。截至目前,相關產業已帶動當地群眾實現務工收入3.6萬元左右。
稻魚共生“豐”景好,撂荒土變“增收田”。
下一步,小箐鎮岩鷹山村將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擴大稻花魚和中藥材種植規模,打算將稻花魚拓展到50畝左右,將中藥材拓展到100畝以上,同時推進農旅融合,帶動更多村民拓展增收渠道。(文/圖 姜繼恆、李宇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