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開陽:逐夢沃野繪新景 鄉村蝶變入畫來

2024年12月16日16:46 |
小字號

冬日的開陽,煙霧蒙蒙。在鄉村產業發展朝氣蓬勃,綠樹掩映,白牆灰瓦,山水如畫,田園如歌,笑顏如蜜﹔那綠水青山的烏江河畔,山水相連,景色秀麗,處處透露出一種獨特而迷人的景致﹔干淨整潔的村庄,文明鄉風浸潤心田。

圖為: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

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

今年以來,開陽縣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發展,弘揚文明新風,建設宜居和美鄉村。

產業發展加速,村民腰包“鼓起來”

大雪過后,走進開陽縣南龍鄉2000余畝蜜橘基地,金黃飽滿的柑橘挂滿枝頭,果農們搶抓時節趁著晴好天氣喜摘“黃金果”,酸甜可口的蜜橘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我家已經種了二十多年柑橘,種的柑橘品種也越來越豐富,接下來椪柑、雜柑也會陸續成熟,一直能賣到來年三四月份,每年能有50—60噸的產量,收入可觀得很呢。”果農李崇玉笑著說。

圖為:豐收后果農喜氣洋洋

豐收后,果農喜氣洋洋。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美鄉村建設才會有持久的內生動力。如今的開陽,“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多元發展”的鄉村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和美鄉村建設的內在支撐。立足生態、富硒、有機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即重點抓好蜂糖李、茶葉、櫻桃等主導產業基地建設,同步發展馬鈴薯、蔬菜、獼猴桃、生豬等富硒特色產業基地。

“村有特色產業,啟發我們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開陽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融入品牌體系,加強區域公用品牌研發和推介,打響做靚‘富硒’品牌。”開陽縣硒產業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道。

提升村庄顏值,宜居環境“綠起來”

“干淨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別具一格、綠樹掩映的農家小院整潔宜人……”來到南江鄉龍廣村的旅居游客吳女士,沿途的風景讓他感嘆不已。如今,農村硬件條件好了,村子亮麗了,更多人願意留下來,扎根鄉土。

開陽縣將農村“五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生態美好鄉村

生態美好鄉村。

聚焦生態優美,聚力加快“和美”鄉村建設,南江鄉龍廣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開展農村“治房”“治廁”“治垃圾”“治水”“治風”,深化村庄清潔行動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村民宜居質量。目前,全縣111個行政村村容村貌干淨整潔,規劃合理,人居環境提升效果明顯。

“錨定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目標,大力破解群眾上學、托育、就醫、養老等難題,提高鄉村公共服務便利度、群眾生活舒適度。”南江鄉相關負責人說。

深入推進“藍天、綠地、碧水、清潔、田園”生態保護計劃,不斷完善污水處理、垃圾收集、清運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清潔、村寨綠化等設施,禾豐鄉穿洞村以“一戶一宅”為基礎,強化農房管控,抓實鄉村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同時,在用畜(禽)圈糞污處理效率,拆除廢棄圈改造為菜園、果園、花園,改造閑置圈為廚房、庫房等功能性用房,目前改圈139戶(提質82戶、拆除28戶、功能改造29戶),實現三個試點村全覆蓋。採取“三格化糞池+沉渣池+淨化池”和“三格化糞池+庭院消納”模式就地資源化利用,新增分散處理設施1490個,覆蓋農戶1720戶,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6.7%。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群眾幸福加碼。

摒棄陳規陋習,文明新風“樹起來”

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庭院”“開陽好人”“最美基層奮斗者”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激勵群眾比學趕超、向上向善。通過宣傳學習,把村民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轉化成“參與者”,有效提高了村庄的整體素質和人居環境,營造了崇德向善、尊老愛幼、鄰裡和睦的良好鄉風。

堅持以融合善治模式引導村民,健全完善村民大會、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實施農耕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廣泛開展“和美”系列評選活動,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同時,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老年人工作,提升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夯實和美鄉村建設基礎。

“以前村裡吃酒席,要講排場、講面子,家家都在攀比。自從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辦酒也不浪費了,面子也不講究了,我們去吃酒也開開心心的。”說起村裡的變化,龍水鄉龍江村村民趙小明連稱贊。

開陽縣推廣積分制、道德評議會、鄉村“紅白”理事會等好的做法,越來越多人把“村裡事”當成“自己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鄉村變美了、產業興旺了,群眾富裕了,社會風氣好了……如今,在開陽縣的村村寨寨,鄉村蝶變繪新景,山笑水笑人歡顏,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圖/文 楊剛)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