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瓮安江界河:用好紅色資源 釋放“紅村”活力

2024年12月04日09:4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今年以來,瓮安縣江界河鎮渡江社區以“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為契機,著力做好“紅色旅游+”文章,不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今天,就讓我帶著大家一起走進那段崢嶸的歲月。在1935年1月,紅軍來到此地,留下了許多軍民相擁的感人故事。”

村民黃廷文為游客義務講解紅軍強渡烏江的故事。趙仁妃攝

村民黃廷文為游客義務講解紅軍強渡烏江的故事。趙仁妃攝

站在當年紅軍強渡烏江的江界河碼頭渡口,一條蜿蜒的紅色小徑穿行於江畔,這條紅色小徑還連通老虎洞遺址。游客可以沿著小徑前往強渡烏江戰斗紀念廣場,一個個紅色故事印刻在紅色小徑兩側的紅色文化牆上,義務講解員黃廷文正在為外地游客聲情並茂地講述那段歷史。

黃廷文不僅是江界河鎮的一名義務講解員,還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村民,他從小便聽著老一輩講紅軍長征強渡烏江的故事,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長。隨著家鄉紅色旅游業的興起,平時在江邊做船員的他,在節假日還做起了義務講解員。“向人們講述紅軍在江界河發生的故事,把它講好講活,傳承他們的精神,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黃廷文的講解既生動又接地氣,很受大家歡迎,已為游客做了400余次講解。

紅色講堂。趙仁妃攝

紅色講堂。趙仁妃攝

紅色小徑、強渡烏江戰斗紀念廣場是江界河鎮渡江社區打造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通過整合全縣資源力量,整理出16個渡江社區本地紅色故事匯編成冊,並刻印在強渡烏江戰斗紀念廣場紅色文化牆上。

“我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剛才走了這條紅色小徑,感覺打造得很不錯。”

“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也很不易,希望下一代把長征精神傳承下去。”

全新打造后的“紅村”讓外來游客印象深刻。

紅色美麗村庄。趙仁妃攝

紅色美麗村庄。趙仁妃攝

不僅如此,今年11月,瓮安縣委黨校對村級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開展集中培訓,還將學習渡江社區紅村建設工作亮點作為課程之一,帶領學員們到現場學習革命先輩的精神以及社區的先進經驗,引導大家堅定理想信念、領悟責任擔當、謀劃發展思路。

據了解,2023年,渡江社區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財政部確定為全省第三批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該試點一期共設黨的建設類、紅色傳承類、基礎設施類、發展集體經濟類、人居環境整治類等5個單元18個建設項目,包含紅色研學基地、強渡烏江戰斗紀念廣場、精品水果市場等建設,可開展黨性教育、紅色研學和旅游觀光、水果採摘、場景體驗等項目。

“啟動紅色美麗村庄建設以來,帶動了周邊民宿、農家樂等產業興起,村容村貌持續改善,居民生活越來越好。”江界河鎮渡江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劉小頡表示。

看革命遺址、學紅色課程、摘精品水果、吃農家美食、坐游船覽江……“紅村”的建設,正助推著江界河鎮努力實現紅色文化傳承和鄉村全面振興的良性循環。

紅色小徑。趙婧攝

紅色小徑。趙婧攝

“今年以來,江界河鎮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依托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核心區優勢,緊扣‘天險烏江·美麗紅庄’的規劃定位,全力推進紅色美麗村庄建設、綠色產業發展,按照強組織、美環境、美鄉風、美產業‘一強三美’工作思路,整合各類資源,完成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項目,初步實現了組織強根子、產業有路子、治理有法子、社區變樣子。”江界河鎮黨委書記代興平表示,下一步,江界河鎮將依托紅色資源,立足藍色生態優勢,突出金色水果特色,深耕綠色產業發展,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趙仁妃、趙婧)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