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稅務:做“減”法、“加”守護,保障基本民生,端好糧食飯碗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三審通過糧食安全保障法,並於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糧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國糧食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統領性法律,為保障基本民生、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進糧食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讓“誰來養活中國”有了最強底氣。
為充分發揮稅務部門在“端好飯碗”上的積極作用,正安縣稅務局立足於“3-2=1”的工作思路,持續筑牢耕地紅線,守護糧食安全。
關注三個著力點
守護糧食安全,源頭在耕地,關鍵在農業資料,動力在資金支持。
一是加強耕佔稅的征收管理。今年以來正安縣稅務局深入鄉鎮開展涉土稅收調研,對違規佔用、臨時佔用耕地等情況進一步摸排走訪,並將實際佔用耕地但未取得合法手續的情況同步向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移送,同時要求實際佔用人向主管部門完善相關程序,並補繳耕地佔用稅。依托稅收大數據,向6戶納稅人推送臨時佔用耕地審批信息,提示提醒企業自查整改,補繳耕地佔用稅1511萬元,向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移交違法佔用耕地疑點數據4條,切實有效遏制了非法佔用耕地的行為,強化耕地資源保護,納稅人耕地保護意識明顯提升。
二是加強涉農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正安是典型的農業山區縣,農業人口約58萬,主要從事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種植,大力發展烤煙和油菜籽、茶葉、方竹筍、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為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稅務部門圍繞涉農生產資料供銷環節,加大對涉農企業的輔導,把農用機械、種子、化肥等必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的稅收減免優惠落到實處,截至10月,全年支持“三農”建設的累計征前減免650余萬元,實際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激發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直接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三是加強銀稅互動,支持金融助農。組織“三師”團隊到縣農業銀行、縣郵政儲蓄銀行、縣信用聯社、中銀富登銀行等金融企業開展涉農貸款專項輔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發放力度,為鄉村振興和富農強農提供有力的金融支。對全縣6家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利息收入2.24億元免征增值稅,對金融機構取得的涉農貸款利息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717萬元,全縣涉農貸款余額32億余元,其中縣信用聯社累計發放涉農貸款7億余元,為強農惠農和糧食生產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金支持。
厘清兩條風險線
隨著業務量的持續上漲,糧食企業需要處理的涉稅事項也逐漸增多,特別是在收儲和銷售兩個環節中,提前輔導企業厘清並防范風險問題同樣是正安縣稅務局的重要工作方法。
厘清收儲環節風險,一是防范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不規范風險,糧食加工企業容易出現開具收購發票信息填寫不全,違規申報抵扣進項稅額。糧食企業發生農產品收購業務,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行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19號)的規定,開具帶有“收購”字樣的增值稅普通發票,進行進項稅額的計算抵扣。但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証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所以如果公司開具的收購發票不合規,相應的進項稅額應不得抵扣,后續企業因無法與農戶取得聯系,無法補充相關信息並重新開具發票,已經抵扣的稅款,隻能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增加企業稅收負擔。
二是防范取得應稅補貼未申報納稅風險。部分糧食收儲企業承擔了國家(地方)儲備糧油任務,在為政府提供糧食倉儲服務,並根據儲存噸數和有關補貼標准,從財政部門取得相應的糧食保管費,屬於財政補貼收入的范疇。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增值稅扣稅憑証認証確認期限等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5號)第七條規定,納稅人取得的財政補貼收入,與其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的收入或者數量直接挂鉤的,應按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企業取得的糧食保管費,按照儲存噸數和有關補貼標准計算,屬於與數量“直接挂鉤”的情形,應按照提供“倉儲服務”,計算繳納增值稅。
三是厘清銷售環節風險,其重點是防范非免稅產品錯誤享受免稅優惠政策。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批強農惠農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企業初加工農產品免征增值稅,以及蔬菜、部分鮮活肉蛋的批發零售環節免征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切實為農產品銷售減負,增加了涉農企業和農戶的收入,但同時需要防范糧食企業由於政策不熟悉等原因,對深加工的速凍食品、副食、方便食品、熟食品等錯誤作為農產品初加工申報免征各項稅收。
構建一套產業鏈
正安縣2024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7.44萬畝,產量19萬噸,新啟動6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為了讓每一畝地每一粒糧食都盡可能地提升價值,探索全產業鏈,提升糧食精加工附加值是一條必由之路。
正安縣銅興糧油是一家集收購、加工、銷售、研發、包裝及品牌打造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糧食加工企業,建有自動化生產線4條,擁有50000噸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7000萬元。如今,銅興牌菜籽油系列日產量達80噸,大米日產量達100噸,目前產值已達2000萬元。為持續深化糧食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的產業鏈建設,正安縣稅務局鼓勵支持糧油企業增加深加工的設備採購、人員聘用,對企業所得稅扣除事項進行上門輔導,降低了企業顧慮,提升了生產效率。
“引進新設備后,產品品質方面提升很明顯,和前期相比,同樣的生產量,以前可能需要 5 個小時,現在縮短到3個小時,效率提升了差不多40%。”正安縣銅興糧油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銅興說。
新設備的引進,在生產效率方面,加快了篩選速度,減少了人工及時間投入,大幅提高整體效率﹔在產品質量方面,更精准去雜、分級,提升純淨度與穩定性,提高了優質率,保障競爭力。相比未引進時,生產效率與質量均顯著提高。為進一步刺激消費,在稅務、市場監管、縣餐飲協會等部門指導下,正安縣銅興糧油、安場利民小面等糧食企業還聯合開展了讓利惠民活動,3日銷售額達51萬余元,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
糧食安全重於泰山。下一步正安縣稅務局將持續從保民生、促糧安的角度出發,堅持提煉經驗做法,為切實做好筑牢耕地紅線,守護糧食安全的長遠目標作出稅務貢獻。(遵義市稅務局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