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區平元村:小青菜迎來豐收 助力村民鼓起“錢袋子”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眼下,平壩區白雲鎮平元村大棚青菜已成熟並陸續上市,村民們正搶抓農時採收,供應蔬菜批發市場。這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也助力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大棚裡的青菜。
近日,筆者來到白雲鎮平元村的勝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看到,一個個大棚整齊劃一地排列著,大棚內綠油油的青菜長得正旺。村民們穿梭在大棚與室外田地之間,割菜、裝框、搬運、裝車,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
平壩區白雲鎮平元村村民陳忠蘭說:“我是平元村的,我們每天早上7點過鐘就來勝成基地務工,今年這個青菜特別大,我們割起來也十分有興趣,還有一定的收入。”
平壩區勝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白雲鎮平元村流轉土地300余畝,有120余個大棚,每年支付給村民土地流轉費10余萬元,常年聘請周邊村民務工,帶動村民增收。工人們正在採收的這批青菜,是今年5月輪作種植的。由於適宜的氣候條件與科學的種植管理,青菜長勢格外喜人,收成十分可觀。這也是白雲鎮平元村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一個真實縮影。
青菜。
平壩區勝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勝成說:“我們合作社種出來的青菜品質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我們種青菜有10年了,目前青菜進入採收期,現在每天有10多名工人採收,每天大概採收7000斤,我們主要發往貴陽石板市場,目前已經銷售了大約400噸。”
近年來,平壩區勝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選擇不同的蔬菜品種,有計劃地實施梯步式種植,實現收割一批種植一批,提高大棚和土地利用率,實現產出最大化。
村民採摘青菜。
在蔬菜種植基地裡,除了工人忙著採收青菜外,另一邊菜地裡噴淋管道整齊排列,正在對新輪作的菜苗自動噴淋。水肥一體化設施的實施,不僅實現了自動化管理、有效節約了水資源,還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為農業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夯實了基礎。今年以來,合作社已先后輪流種植了青菜、生菜等蔬菜,種出來的蔬菜品質好,在市場上受到客戶的歡迎。
平壩區勝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勝成說:“2024年,我們合作社主要以種植青菜、生菜為主,預計產量達到900余噸,產值達100萬余元。我們種植蔬菜從育苗、移栽、管理、採收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用工量高峰期基地工人可達30人以上,固定工人有15余人,每年預計發放務工工資50余萬元,助力村民錢袋子鼓起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圖/文 張輝、姚德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