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荔波瑤山村畫卷,探尋古寨“網紅”密碼
瑤山村,被譽為“原始社會遺存的活化石”,居住於此的白褲瑤族仍保留著古老的生產方式,以原始粗獷的民族遺產風格,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進入瑤家門,就是瑤山人。”近日,筆者走進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瑤山村,感受一場瑤族盛大的歡迎儀式。穿著白褲瑤服飾的男人們,像一個守衛家園的士兵一樣,站在寨門之上,列隊鳴槍,震撼來賓。
荔波縣瑤山村美景。
幾聲槍鳴喚醒村寨,銅鼓奏樂聲和醇香的糯米酒歡迎賓客,一場古寨沉浸式體驗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漫步村寨中,隻見,土牆茅草頂風格的房屋古韻悠悠,銅鼓廣場處的巨型牛頭銅鼓庄重神秘,造型獨特的古禾倉群歷經滄桑,步步感受古老的時光印跡,品味醇厚的煙火氣息。
賓客臨門。
瑤山村地處黔桂交界的瑤山深處,曾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雖被大山深鎖,但世居此地的白褲瑤族人將其獨具特色的歌舞、服飾、建筑等完好保存傳承,讓人一踏進寨門即刻能感受到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陀螺之鄉的氣質。
村史館展廳。
來到瑤山村村史館,推門而入,映入眼帘的是展廳中間擺放的猴鼓。鼓框用樟木掏空制成,呈圓形坐墩狀,鼓面用牛皮包裹嚴實,是猴鼓舞的主要伴奏樂器。猴鼓舞作為瑤山的文化瑰寶,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瑤族猴鼓舞”瑤語稱“玖格朗”,流行於瑤山白褲瑤人中的一種舞蹈。“猴鼓舞”在喪葬祭祀的場合中表演,構成了它特定的舞蹈形式。白褲瑤十分崇拜祖先,故而其葬禮也分外講究,它大致要經洗尸入棺、砍牛致哀、跳《玖格朗》、喝酒抬棺、淺坑置棺、長席就餐和過三朝等幾個程序,跳“猴鼓舞”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禾倉群。
服飾文化、神秘葬禮、樂器文化……沿著展廳繼續觀看,牆上張貼的圖片和文字,無聲地訴說著瑤山村的過往和發展變化,勾起人們綿綿的鄉愁記憶。
瑤山村,2021年4月21日經荔波縣人民政府批復同意,由原拉片村、菇類村兩個深度貧困村合並而來。白褲瑤族源流可追溯到“九黎”和“三苗”。先秦時期,瑤族先民與南方其他民族先民一道被泛稱為“南蠻”。他們大都分布在江淮、荊州、即今兩湖、豫南、皖南、贛北一帶。為了生存與發展,白褲瑤族先民歷經滄桑,很早以前,因受其他民族不斷打壓和侵擾,從廣西輾轉遷徙至此地。
猴鼓舞。
由於歷史的原因,瑤族主要居住在深山密林中,過去過著以林為家,以山為寨的居無定所的狩獵生活,常遷徙於大山之間,故被稱為“過山瑤”。“吃飯基本靠上樹,穿衣就是一塊布”,這是當時生活的一個寫照。
一九四九年后,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逐步引導瑤族群眾從山上搬遷到山下,由原始社會生活方式轉到學習農耕、修建房屋,“直過”到社會主義社會。但因地處深石山區,土地貧瘠,耕作方式粗放,糧食產量很低。
牛角迎賓。
上世紀70年代末,一個勞動日隻有二角二分錢,一個鐵三角架、一兩個頂罐、幾個粗陶碗、幾塊木板、幾件破爛衣服,再加上幾百斤糧食,就是許多瑤族家庭的全部家當。
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扶貧大幕開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瑤山扶貧工作力度,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現代文明的種子在瑤山不斷播種、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特別是通過幾次扶貧搬遷,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瑤族同胞一批批搬遷到開闊美麗的安置區,極大地改善了瑤山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篝火晚會。
如今,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瑤山村瑤族群眾跨越了人類社會幾千年歷史,與全國人民一道擺脫貧困,成功奔向小康,跨入現代文明。
近年來,瑤山村在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的同時,適度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留住了美麗鄉愁,也讓許多瑤族同胞吃上了“旅游飯”。
逛古瑤寨、吃瑤家菜、看村民演出……游客和村民熙熙攘攘,讓村裡煙火氣升騰。依托緊鄰小七孔景區的區位優勢,瑤山村在民族游、體驗游上下足功夫,從昔日貧困落后的原始村落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景點”。瑤山古寨成為4A級景區,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
瑤山古寨。
作為貴州唯一的白褲瑤聚居村落,獨一無二的民族底色和不可再生的遠古遺風,構成了瑤山古寨文旅融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瑤山村蘊藏深厚的白褲瑤文化內涵,村落內的服飾、婚俗、喪葬、陀螺、銅鼓、舞蹈文化及在長期游獵生活中積澱的民間信仰、社會組織及飲食、醫藥等文化具有極大的保護和利用價值。白褲瑤族舞蹈《但戈沙》《猴鼓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褲瑤族陀螺競技、樹膏染制技藝等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褲瑤族服飾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悠久的文化遺存、質朴的民族風情,不僅是永存的精神財富,更是寶貴的發展資源。瑤山村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瑤族獨特的銅鼓文化、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陀螺文化等民族文化,把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旅游資源和經濟優勢,通過“旅游+民族文化”,以“五變”為抓手,深化旅游富民多樣化發展,打造美麗鄉村新格局。
游客品嘗瑤王宴。
打開新畫卷,從傳統村落到和美鄉村,瑤山村足以讓人找到另一種向往。現在的瑤山村,與之前的貧窮面貌相比,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都不為過。得益於完整活態化保護、開發和利用,如今的瑤山村“看得見歷史,留得住鄉愁”,成為集中展示白褲瑤族人文風情的“活態博物館”。(文/蒙莎莎 圖/荔波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