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媒體看貴州
“如何入學?”外媒記者參觀完貴州職業院校后的首個提問
“其他國家學生想要到這裡學習要滿足什麼條件,有哪些渠道?”10月23日,來自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17名記者走進貴州清鎮職教城,在參觀完貴州交通職業大學后,巴基斯坦《每日中巴經濟走廊》首席數字編輯費薩爾·艾布雷西姆向校方詢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入學渠道。在他看來,貴州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路徑與國際化辦學模式,有助於學生成長,對國外學生很有吸引力。
外媒記者走進貴州交通職業大學。人民網 陽茜攝
近年來,貴州主動探索產教融合國際化發展新路徑,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深化職業教育合作,構建“產業‘走出去’+人才‘訂單班’”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發展模式,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貴州模式”。
貴州交通職業大學是貴州省內一所公辦本科層次理工類職業院校,創建於1958年,歷經“國家示范校”“國家優質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2024年升格為貴州交通職業大學。
外媒記者參觀學校貴州交通博物館·教育館。人民網 陽茜攝
作為以交通為特色的職業院校,學校聚焦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人才培養,重點打造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和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西部山區智能交通)兩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以“高原峽谷高橋技術之塔、交旅融合研學之塔”為標志,帶動交通物流等專業群的協同發展。同時,學校建設全國獨具特色的臥龍山實體隧道、喀斯特山地道路智能運輸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等理實一體化教學場所和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近200個,畢業生遍布貴州及省內外交通及橋梁建設領域,參建了一批世界級橋梁。
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同時,學校通過“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台組織各省交通職業院校、東盟國家院校、國內外企業等37家單位成立“中國—東盟交通職業教育聯盟”﹔聯合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柬埔寨工業技術學院,在柬埔寨成立“柬埔寨魯班培訓中心”﹔共建“中文+技能”交通人才培訓基地(老撾)等舉措,助推教育“走出去”。
費薩爾·艾布雷西姆(左1)與同行們在貴州交通職業大學採訪。人民網 陽茜攝
“這裡的職業教育模式很先進。”採訪結束后,費薩爾·艾布雷西姆向學校找了一份招生手冊,他說,巴基斯坦有很多人有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會將所見所聞寫成報道,向家鄉人民宣傳貴州的教育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