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裡白午街道:擂響秋冬種生產“戰鼓”

時下,正是秋冬糧食蔬菜種植的關鍵時期,凱裡市白午街道深挖冬閑田擴種潛力,立足“能種盡種、應種盡種”的原則,統籌抓好秋冬季農業生產,守好“糧袋子”“油瓶子”“菜籃子”,擂響了秋冬種生產“戰鼓”,讓一塊塊“冬閑田”變成“增收田”。
新華村土地翻犁。
10月22日,好雨知時節,一場冬雨之后,筆者走進白午街道新華村油菜鎮級示范種植基地,走進火熱的田間地頭,實地見証秋冬種植的繁忙景象。翻犁、分廂、施肥、移栽……村民們正有條不紊地開展油菜移栽工作。大家分工有序、配合默契,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為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惠農政策知曉率,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駐村干部、農技人員通過深入村組、農戶,採取召開群眾會、院壩會、上門動員、微信聯絡群等多種宣傳方式,共制作宣傳專欄99個、召開壩壩會12場,開展宣傳指導1000余人(次),充分調動群眾秋冬種積極性,營造發展秋冬種生產的良好氛圍。
農技專家深入新華村開展農技服務。
“早上8點鐘就開始干了,雖然累點,但農時不等人,我們要鉚足干勁,來年才有好收成!”正在種植油菜苗的村民金德祥干勁十足。
“今年我們村種植了200畝油菜,預計明年畝產300斤左右,總產量約6萬斤,按照市場價2.8元/斤計算,收入可達約17萬元,待到來年春天,油菜花開成海,還可以吸引眾多游客來參觀賞花、打卡拍照,來年豐收,不僅裝滿了群眾‘油瓶子’,賣出去還鼓了‘錢袋子’,可謂是一舉多得。”新華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如軍說。
在新民村種植大戶金傳福蔬菜種植基地,幾十名村民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開展蔬菜種植工作。
新華村油菜示范種植基地。
“我們准備種植蔬菜500余畝,其中白菜400畝,蘿卜50畝,香菜60畝,紅菜苔50畝。”新民村新民村黨支部書記龍慶遠說,蔬菜種植周期短、見效快,2至3個月進入採收期后,全部供應凱裡市場,可為文永海等60余名村民持續致富增收。
近年來,白午街道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瞄准秋冬蔬菜這一“短、平、快”產業,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冬閑田,連片發展蔬菜產業,解決村民就近務工,增加村民經濟收入。
據悉,為守護好群眾“糧袋子”“菜籃子”,凱裡市白午街道堅持“加強超前謀劃部署、加強產業種植宣傳、加強農資儲備保障、加強防災技術指導、加強耕地撂荒整治”“五個加強”有效推動村上的產業發展,做實產業振興大文章。
新民村白菜種植場景。
同時,白午街道用好秋冬種農業扶持政策,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秋冬種生產積極性,第一時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服務,爭取農資保障資金3萬元,發放雜交油菜種1282包,可種植面積1282畝,發放綠肥油菜種225公斤,可種植面積150畝,開展農技田間培訓4次,發放農業技術培訓資料200余份,荒地復耕復種1.4畝,全面掀起了秋冬種熱潮。
截至目前,已落實秋冬種生產面積12800畝,其中:夏糧(馬鈴薯)4900畝、油菜1000畝、蔬菜3700畝、綠肥3000畝,秋冬季種草200畝,在新華村建設鎮級油菜種植示范點1個200畝,力爭在月底全面完成秋冬種任務。(圖/文 戴正國、羅勇先、文介、楊勝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